以黨建為“龍頭”統籌醫保各項工作,全市醫保系統無愧初心與使命,在提升參保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紅色引擎”助力“暖心醫保”篤行致遠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
醫保涉及千家萬戶,建立覆蓋廣泛、保障有力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不僅是防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力手段,更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市醫保局自2019年成立以來,堅持“紅色引領”,著力挖潛和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善擔當、能作為的無悔初心和使命精神,歷經多重“大考”,蹄疾步穩深化改革、優化機制、破解難題,在提升參保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
精于錘煉自身,鼓足擔當作為“底氣”
醫保部門肩負著“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的重大政治任務,管理著數額龐大的醫保基金,使命艱巨、責任重大。為加強自身建設,全市醫保系統強化黨建引領,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通過深入基層一線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在知行結合中化解醫保改革發展的矛盾問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廣大醫保職工厚植為民情懷,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溫度,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扎實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加強醫藥采購、基金支付、基金監管執法、財務管理等醫保重點崗位權力監督制約,營造清正廉潔、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勇于迎難而上,托起優質醫保“底蘊”
當前,醫保領域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醫保系統在實踐工作中鼓勵黨員干部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主動擔使命、做先鋒、當表率,著力破解醫保改革堵點痛點問題,不斷用醫保人的“辛苦指數”換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持續深化醫保改革。自2020年11月獲批國家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改革試點城市以來,我市DIP改革成效顯著,次均住院費用、CMI值、平均住院床日等核心指標持續改善,總額控費、分級診療、醫療機構規范管理等主要目標基本實現,得到國家醫保局、省醫保局高度肯定。下一步將繼續深化以DIP支付方式改革為主的醫保改革,深入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充分發揮醫保在“三醫”聯動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醫保與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良性互動、協同改革,推動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促進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支持鼓勵醫藥技術創新。
提升基金管用水平。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協同稅務部門做好參保擴面工作,著力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外出務工或流動人員漏保、脫保、斷保問題,打贏全民參保攻堅戰。按照省醫保局部署,推進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優化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政策,加強居民醫保門診保障,積極爭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聚焦臨床需要、合理診治、適宜技術,加強醫保目錄、協議、結算管理。推進醫保標準化、數字化建設,強化數字化治理在醫保業務全流程的應用,做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鞏固拓展醫保基金監管專項整治、飛行檢查、日常監管等成果,充分運用智能監控、大數據等技術,強化與公安、衛健、市場等部門協調聯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保持打擊欺詐騙保高壓態勢。
勤于所思為民,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憂群眾之所憂。醫保系統廣大黨員干部堅持以便民惠民暖心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使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為進一步優化醫保公共服務,醫保系統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參保繳費、異地就醫、慢特病申報鑒定等辦理程序,創新“指尖”“刷臉”“掃碼”“免審即享”等服務,推進醫保電子憑證應用,營造高效優良政務環境,讓參保群眾和單位辦事更便捷、更舒心。健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醫保公共服務網絡,立足基層醫保工作實際,聚焦群眾期盼,推動更多常用醫保服務事項下沉,打造“15分鐘醫保服務圈”。擦亮醫保政策宣講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品牌,持續推進參保群眾就醫負擔重報銷不方便專項整治,完善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工作長效機制,推動醫保便民惠民新舉措落地見效。
四年來,醫保待遇政策和信息化建設由縣區相互獨立提升到全市一體化,醫保基金監管從“缺乏抓手”到建立“一盤棋”工作體系,醫保改革由單一的定額管理提升為以DIP為主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體系,干部隊伍由“多方來客”到“凝心聚力”,建立了覆蓋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醫保經辦網絡,在全省率先接收征繳工作并體系化有效開展,國家、省招采全面落地,醫療救助100%覆蓋,醫保基金實現了科學管控,醫藥機構的規范管理進入了空前良好狀態,群眾各種訴求得到100%化解,解決了淮礦醫保并入社會保障、市內外定點醫藥機構清欠等一系列重大歷史問題,醫保宣講服務覆蓋全市千余個鄉鎮(街道)、村(社區)、定點醫藥機構和企業,各項醫保工作全面、規范、一體化系統規范開展,我市醫保事業成功邁入了優質高效的新階段,躍升到新的平臺有機健康運行。(記者 賈靜 實習生 劉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