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有些鄉鎮、村莊愈加干凈整潔,已有設施發揮作用明顯,但有些村莊整治成效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關鍵是有沒有抓住“人”這個根本要素。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群眾是主角。“百日攻堅”督導行動中不難發現,干凈整潔的鄉鎮、村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地居民的思想覺悟在不斷提升,廣大干群對村莊道路、村落周邊、房前屋后等衛生區域都能夠及時地進行全方位維護。而一些存在薄弱環節的鄉鎮和村莊,主要是因為村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一些干部在思想上沒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或工作不夠認真、仔細,工作標準不高、不嚴。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在提高每個人的參與熱情。應采取相應措施,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正面引導及反面教育,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對居民身體健康的影響,讓大家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培養居民責任意識與參與意識,鼓勵大家都參與到具體的環境治理行動中。通過合作,提高農村居民的環保積極性,也形成互相監督、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鍵在人。只有發揮好各級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帶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進而切實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才能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落到實處,也只有營造出“人人保護環境、人人愛護家園”的良好氛圍,循序漸進地讓每個人都自覺行動起來,才能讓農村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才能讓農村真正成為美麗宜居的家園。(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