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里的環境衛生要加把勁了,不然年輕人都不愿意回來過年了。”在今年年初的一次代表集中調研活動上,潘集區潘集鎮人大代表潘明祥發現,雖臨近年關,但鎮里的環境衛生卻不盡如人意,和喜慶的節日氛圍格格不入。
潘集鎮是一個典型的涉礦鄉鎮,近年來,由于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力度不足,加之搬遷安置造成的人口流失,潘集鎮周邊的環境衛生一直處于“及格線”附近。
而在幾個月之后,臨近中秋節之際,潘明祥再次走訪時發現,潘集鎮的環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邊的雜草沒了,墻體上的小廣告沒了,主要交通要道也都干凈整潔了,鎮、村舊貌換新顏,顏值逆襲喜人!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到底發生了什么?讓該鎮的環境衛生有如此大的改觀呢?
一條建議,規定一個“動作”
翻開潘集鎮人大《主席團成員聯系人大代表登記簿》,有一條由潘明祥等4名代表們聯名提出的《關于在重大節假日前后集中力量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建議》。建議中寫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關乎潘集鎮整體形象,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建議在節假日前后開展集中性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改善鎮村形象。”
建議提出后,潘集鎮人大隨即將意見交由鎮政府辦理,3天后,一項名為“大干40天,干干凈凈迎兩節”的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活動開始了。
這場大規模的專項整治活動不僅有保潔員參加,志愿者、機關工作人員等也擼起袖子埋頭干了起來,就連周邊群眾也被這股熱情感染,主動參與了進來,一改往日“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
“40天干下來,鎮村環境衛生得到了顯著改善,周邊群眾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潘集鎮也將在節假日前后開展集中性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作為一種‘自選動作’,長期性堅持、常態化開展,廣大群眾對我們的這項活動給予了好評。”潘集鎮負責人介紹。
一條建議,解決一類問題
廁所問題,關乎基本民生,關乎文明大事。潘集鎮人大代表王廣友一直對村里的公廁發愁,該公廁位于潘集鎮潘北新村12號樓樓下,由于經常堵塞,晴天臭氣熏天,雨天污水橫流。此前曾多次清理,但因為下水道設計問題,清理工作只是“治標不治本”,村民怨聲載道。
為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王廣友通過每月定期報送的意見建議,將情況反映給鎮人大。建議交辦后沒多久,鎮政府就安排人員和機械對相關公廁進行清理,并出資2.2萬元,用于公廁下水道管道升級改造及周邊路面修復項目。至此,潘北新村12號樓公廁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潘北新村公廁問題解決了,其他公廁是否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呢?既然干了,就一干到底,鎮政府相關部門把轄區內的公廁全部排查了一遍,確保類似問題不再出現。
“代表們的建議雖然都是一事一議,但在意見建議辦理的過程中要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解決一類問題。”潘集鎮人大負責人說:“這樣能大大減少重復功,讓代表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條建議,建立一套機制
村黨群服務中心是為群眾提供服務的地方,這里衛生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村委會在群眾心中的形象。
“都說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是里面干凈外面邋遢,我就特意跑了幾個村的黨群服務中心,發現這種問題均不同程度存在。”潘集鎮人大代表楊蓮蓮在走訪中發現,一些村黨群服務中心內部設施環境完善整潔,但是周邊環境卻存在諸多問題,反差明顯。
走訪結束后,楊蓮蓮通過“人大代表直通車”平臺反映了這一情況。
收到意見建議交辦表后,鎮政府迅速召開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謀劃建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和常態化環衛保潔制度,分別劃定保潔責任區,堅持責任到村到人,還不定期對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及周邊區域進行環境衛生督查,并予以通報。一整套措施執行下來,各村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更加重視了,清掃保潔也更勤了,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周邊衛生環境形象也徹底扭轉了過來。
“建議辦理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建立一套操作性較強的科學工作機制,這樣才能久久為功、常態長效。”潘集鎮人大負責人表示。(通訊員 冷飛陽 記者 張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