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機構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15.61億元,接連突破并達到歷史最高值——引金融“活水” 為企業“解渴”
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為企業發展提供金融動力。今年以來,市經信局聯合我市多部門積極開展制造業企業融資對接,精準精細做好企業需求推送、融資問題診斷、貸款對接推進、擔保降費獎補工作,為制造業等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機構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15.61億元,接連突破并達到我市貸款余額歷史最高值,數據同比增長11.94%,較年初增加26.87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5.44億元,同比增長40.97%,較年初增加39.72億元。
聚力搭建平臺,強化銀企對接
市經信局、市科技局會同人民銀行淮南市中心支行等金融部門推送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企業名單、融資需求至各金融機構,搭建銀企對接平臺。
今年以來多場制造業政銀企對接會,為147戶制造業企業投放貸款38.02億元;“共同成長計劃”為123戶科創企業投放貸款14.29億元。創新貸種貸法構建全周期服務,推出“專精特新貸”“科創易貸”等金融產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近10億元。位于壽縣新橋產業園的龍發新材料、適客食品今年就分別獲得了300萬元和500萬元的園區貸,由園區出具“白名單”,省普擔提供擔保,企業流動資金得到有效周轉。
聚力融資擔保,強化資金獎補
市經信局開展2023年專精特新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申報,按照上年末一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50%給予94戶企業貸款貼息補貼2000余萬元;向全市政策性擔保機構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367.02萬元、省專精特新貸款擔保費補貼資金103萬元。
通過獎補政策資金,支持擔保機構開展企業貸款擔保。前三季度,撬動我市7家政策性擔保機構為2679戶企業提供2767筆貸款擔保,金額共計27.2億元;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擔保貸款11.43億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無擔保、擔保難的問題。春風糧油、龍企糧油2家糧油企業分別由市擔保公司和潘集金財擔保公司提供擔保獲得900萬元和480萬元的流動貸款。
聚力創新賦能,強化措施保障
今年以來,我市密集出臺《淮南市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發展考核辦法》《淮南市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大幅提高金融機構制造業貸款考核指標權重。各部門、金融機構對照工作清單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設立淮南市普惠金融平臺,各金融機構開發便捷融資APP,為企業融資提供“一鍵式”服務,國升塑業、展業服飾等企業今年就分別通過“手機銀行”APP成功申請貸款500萬元和170萬元。
各部門重點圍繞“產業政策進銀行、金融政策進企業”,全面引導金融機構聚焦制造業企業、科創型企業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金融賦“制”助“科”功能顯現。(通訊員 李 義 記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