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賦能鄉村振興。
大通區切實加強移風易俗工作領導,精心組織開展“農村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活動。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孝圖、傳統道德文化等,把村規民約繪上巷道圍墻,在各鄉鎮打造了一批圖文并茂、活靈活現的“文化墻”,做“活”鄉村文化,育“實”文明鄉風。抓住重大節日,在鄉鎮、村、社區開展移風易俗相關主題宣講活動,引導村民除陋習、樹新風。將傳統節日與文明實踐相結合,2023年開展“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宣傳活動150余場次。結合送戲下鄉、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大力倡導移風易俗,2023年全區共開展送戲進萬村80場、農村電影免費放映510場,既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營造了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良好社會氛圍。
細化村規民約,深化移風易俗。大通區出臺婚喪禮俗倡導性標準,發揮黨員在移風易俗中的示范帶頭作用,落實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帶頭反對高額彩禮,帶頭簡辦婚喪事宜、帶頭開展文明祭掃,爭做移風易俗的先行者、示范者。鼓勵村中鄉賢、“五老”、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人群簡辦婚喪嫁娶,倡導文明新風。引導村民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深入開展“村規民約規范守則”實踐活動、“踐行村規民約 深化移風易俗”等活動,引導轄區群眾更新思想觀念,革除陳規舊俗,推進婚喪禮俗改革,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風,真正把文明新風樹起來、群眾負擔減下去。
(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米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