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淮南百姓的餐桌上總會有一道蔬菜,那就是烏白菜,菜心是黃色的,菜葉卷窩狀,因此也叫黃心烏。烏白菜是冬季蔬菜的佼佼者,特別是下雪后更加好吃,有“雪里金花”之美譽。烏白菜是沿淮地區的名特產蔬菜,屬十字花科,在沿淮地區的栽培有近千年的歷史。古人早有“撥雪挑來踏地菘,味似蜜藕更肥濃”的詩句。
烏白菜播種季節性大,具有栽培技術簡便,適收期長,抗寒性強等特點,是寒冬臘月、早春季節的上等綠色蔬菜,其墨綠的葉子圍攏的菜心呈現黃色,像朵朵盛開的菊花,故取名烏白菜,也有個好聽的名字黃心烏。淮南農科所是淮南的農作物種植研究基地,有各種品類的烏白菜。別的城市想吃到黃心烏這樣的綠色蔬菜,只能借助于大棚,進行反季種植或者通過物流來獲取;茨咸厥獾牡乩砦恢茫尲壹业牟妥郎嫌辛藶醢撞诉@道菜。
淮南農科所里面有兩位九三學社的老社員曹亞洲、吳坤,他們一生研究的課題就是淮南烏白菜種苗如何高產、抵抗病蟲害和提高適口感。現在兩位老人已近八十高齡。他們生活清貧,住在低洼的平房中,下大雨的時候,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雨水倒灌進家也是常事。兩位老人作為農科所的研究人員,在農科所工作了近40年,從青春到如今的古稀之年,一直在為淮南的菜籃子以及果盤子努力著。
春節將近,在農科所對面的老房子里,我們拜訪了吳坤。吳老聽力已經不太靈敏,他和老伴在農家的小院里居住,當我問起以前的事情。吳老帶我們到實驗大棚,講起烏白菜、甘藍的種植。吳老打開了話匣子,在農業研究、培育技術方面介紹了很多,仿佛年青時工作的場景歷歷在目,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當談到現在實驗田不是很充裕,研究推進存在一些困難,吳老也有一絲落寞。
在農科所的會議室里,我們見到了曹亞洲的女兒女婿。他們介紹了以前曹亞洲在農業科研方面的點滴。在曹亞洲的獲獎榮譽里,我發現了幾張特別的證書,淮南“菜籃子”先進工作者、淮南黃心烏白菜的選育——淮南市科學進步二等獎。據所里的同志回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加入到農科所的曹亞洲、吳坤大力推動了黃心烏白菜的研究,先后選育出符合老百姓食用習慣的黃心烏系列差異化品種,從植株高矮分為高架、矮架類型,滿足市民各類食用需求。黃心烏是淮南秋冬栽培的葉菜類蔬菜主栽品種,那時候農科所的地頭里,幾片實驗田里培育的都是黃心烏的新品種,兩人在實驗田一待就是一整天,灌溉培養,拿著放大鏡觀察新品種的生長,記錄每株黃心烏發育的狀態,總結不足,為新一輪的育種做準備。那時候,科研條件沒有現在這么好,但是他們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努力總會有回報,時間給了我們答案。
曹亞洲、吳坤都是1978年來到淮南農科所工作的,2000年又一起加入了九三學社,帶著刻苦鉆研的勁頭,將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研究農作物的改良選育上。在交談中了解到,當年淮南大興煤礦產業,開采發電,落戶淮南的人才大多數人都選擇電廠、煤礦這樣的企業,能夠提供豐厚的待遇,但曹亞洲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農業科研,扎根基層,和農作物和土地打交道,只為把品種改良得更好。
1994年,黃心烏的選育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獲得了市政府的表彰。淮南市以黃心烏品種研發、商品種子銷售以農科所研究成果為基礎,加快促進了黃心烏的種植及普及的進程,黃心烏白菜種植方式也由傳統一家一戶零星種植發展為現代農戶大面積種植,如過去一戶種植一分地、兩分地,到現在一戶種植三畝地、五畝地甚至更多,趨向規模化種植。1998年起,淮南市每年黃心烏種植面積約3萬畝,產值近2億元,發展起的“黃心烏”產業里面有兩位老人當年奉獻的一份心血與努力,帶動了菜農們增收致富,也讓淮南人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爽口美味的時蔬。
“要育好種,給淮南把烏白菜保護好”、“要減少病蟲害、讓人們口感更佳、減少絲狀物……”從九三學社的老社員的眼中,我讀懂了堅守的含義。老人不僅自己在努力,在他的“身教”影響下,下一代也從事了農業科研,也在淮南農科所工作,傳承了老人的衣缽,繼續研究烏白菜,還有小白菜、酥瓜、草莓的品種改良。
兩位老人櫛風沐雨幾十年,他們不善說教,但是身體力行、踏實做事,駐守在實驗田里,不懼酷暑烈日,不怕疾風雪霜,組織改良的烏白菜、甘藍、西瓜等多個農作物在淮南得到了普及種植,獲得了豐厚產量,在全省蔬菜育種中都是名列前茅,得到了省市兩級的表彰和認可。在老人女兒的幫助下,我們打開老人的收藏袋,多年的科技進步獎、小麥、青豆、甘藍、烏白菜多個作物品種培育的科研成果獎映入眼簾,看著桌上碼放整齊的榮譽證書,這背后的辛勤付出可想而知。
站在兩位老人的小院中,樸實的生活,但卻更有生活的堅守,有力量的表達。兩邊高樓林立,農科所落寞地守著幾塊實驗田,為了增加一點收益,有幾個大棚租給了花木店,種植了一些花花草草。“這幾年效益不好,年輕人也留不住,但這幾個實驗田砸鍋賣鐵也要保住!
立春過后,烏白菜就會退場,變換成了漫山遍野油菜花,繼續為我們服務。戲謔做個對聯,百菜還是烏白菜,無肉卻有豆腐香。橫批:出入平安。取白菜豆腐保平安之意,我們淮南的烏白菜配上八公山的豆腐,加以高湯秘制,令人回味悠長。
此刻,窗外已是萬家燈火;春觾砂兜臑醢撞苏诼男凶约旱氖姑,由田間地頭跨越至城市高樓,出現在淮南人的餐桌上,傳承著淮南人獨有的回憶并煥發新生。
此刻我才真正懂得了,不僅僅是水土的原因,還有老九三學社人的熱忱堅持,這才使的淮南烏白菜品牌得以成就。(王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