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入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奮力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我們要貫徹落實好市委決策部署,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守好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當前,淮南正處于借勢賦能、大有作為的轉型關鍵期和發展窗口期,無論是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還是突破要素制約、推動綠色發展,都需要創新這個破局利器,都需要以更大力度整合創新資源、組織創新攻堅、賦能創新產業、優化創新生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堅定不移加強科技創新,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扎實推進知識產權提質增效工程,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貫通,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造環境。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效發揮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作用,加快“安理智谷”建設,大力引進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共組產業聯盟、共辦實踐基地,持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堅,不斷擴大高質量科技供給,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空間、深度賦能。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健全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完善科技成果價值挖掘、中試熟化、二次開發等服務體系,梯次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促進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產線,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淮南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要堅定不移深化產業轉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持續筑牢煤電基本盤,加快潘集電廠二期、平圩電廠四期、洛河電廠四期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風光火儲氫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打通煤電化氣產業鏈路徑,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扎實開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入融合,全面提升“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質效,推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綠色低碳是產業轉型的方向,也是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城市試點建設,抓實抓好零碳產業園、國家級大宗煤電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等重點項目,不斷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穩步抓好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常態化長效化做好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改,特別是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交辦信訪件,要逐一細化舉措,堅決整改到位,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創新永無止境,發展永在路上。新的征途上,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保持恒心、增強耐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更加壯麗的淮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