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上,年輕干部是沖鋒在前的“生力軍”,肩負著推動改革、服務民生、優化治理的重要使命。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年輕干部如何扛起責任、展現擔當?答案既在信念的堅守中,也在腳踏實地的行動里。
政治定力是年輕干部立身固本的“壓艙石”。年輕干部只有將理想信念融入血脈,才能在復雜環境中保持清醒。當前,我市正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每一項任務都考驗著干部的政治判斷力和執行力。年輕干部需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智慧,站穩人民立場,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標尺。例如,在基層治理中,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優化營商環境時,多聽企業意見。唯有將群眾期盼轉化為一次次務實行動,才能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實干擔當是年輕干部最鮮明的“精神標簽”。在數字化浪潮中,年輕干部需要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在企事業單位一線,管理崗需掌握市場趨勢與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唯有在“干中學、學中干”。年輕干部不妨多到項目現場、田間地頭歷練,在招商引資中磨練談判技巧,在矛盾調解中積累群眾工作方法。同時,團隊協作不可或缺——跨部門協同破解“老大難”問題,政企聯動培育新興產業,這些都需要年輕干部以大局意識凝聚合力,把個人才干轉化為集體效能。
清正廉潔是年輕干部行穩致遠的“生命線”。年輕干部手中的權力是責任,而非特權;企事業管理崗面對的“利益抉擇”是考驗,而非機遇。從一份合同的規范簽訂,到一項政策的公正執行,小節之處見品格。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年輕干部更應主動對標高標準:拒絕“躺平式”應付,警惕“微腐敗”侵蝕,讓每一次決策都經得起陽光暴曬。唯有以自律贏得信任,才能為事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年輕干部的價值,不在于職位高低,而在于能否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凡。當下,淮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支信念堅定、本領過硬、作風優良的年輕隊伍。每一位年輕干部都要以默默耕耘的定力和主動作為的擔當,在建設美好淮南的實踐中,努力交出一份無愧于時代、組織和青春的高分答卷。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