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做實“引育留用”關鍵環節,構建鄉村振興“人才矩陣”——
讓人才激蕩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大通區堅持把加快培育鄉村人才隊伍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做實“引育留用”關鍵環節,逐步構建起治理人才、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等各類人才并重并用的鄉村“人才矩陣”,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廣開門路,多元引才,充盈人才“蓄水池”。該區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完善《關于奮力打造新時代人才強區的實施方案》《大通區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暫行辦法》等政策,以“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理念暢通引才渠道。創新實施“才聚大通”人才行活動,赴徐州工程學院、淮南師范學院等4所高校舉辦招聘活動,做到“校地企”精準對接。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深入摸排本土人才和在外人才,建立“鄉村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注重從本土大學生、優秀村(社區)書記中挖掘“賢能異士”,2024年通過“鄉編村用”計劃選拔優秀村(社區)書記2人。用好與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達成的“聚才匯智,篤行致遠”等系列合作協議,積極搭建人才招引、交流的平臺,開展“2+n”招聘會等活動94場次,引進急需緊缺人才83人。堅持以鄉情鄉音為紐帶,用好春節等返鄉團圓契機,開展青年人才家鄉行、在外人才座談會等活動,引導他們回饋家鄉、報效桑梓。
實用為基,精準育才,增強人才“硬本領”。該區聚焦重點產業領域高科技、高水平人才急需緊缺現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4次,培訓學員535人,認定就業見習基地23個,開發崗位353個。深入推進“鄉土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堅持“政府+學校+企業”三方聯動育才模式,與安徽農業大學、淮南市智強農業有限公司等校企達成合作,通過“農技專家到田間”“百名專家團隊下基層”等活動,面對面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截至目前,分批次深入田間地頭跟班學習600余人次。搭建人才互融互通互學互助平臺,聯合區人社局等單位共同舉辦大通區第一屆職業技能競賽,獲得相應層次技能認證證書62人,其中技師職業技能證書選手19人,高級工職業技能證書43人。扎實推進“人才學歷提升”工程,鼓勵支持人才在職進修學歷,提高綜合素質。與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簽訂干部人才共建協議,共同策劃籌備“長三角研學游”破圈活動,實現人才培育互聯,營造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優化環境,合理用才,發揮人才“強動力”。該區建立“區掛鉤、鄉聯系、村對接”的三級聯動服務機制,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生態。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配套人才公寓200余套,提供暖心安居服務,協同解決子女教育、醫療等“關鍵小事”。推進實施“人才灌溉工程”,推薦30余名人才申報“50·科技之星”“3361行業名家”“江淮英才”“鄉村工匠”等。打造大通干部大講堂、“窯和”大講堂等宣講平臺,實施“黨課開講啦”、技能培訓等宣講活動。2024年以來,共組織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0余場。將優秀的鄉土人才納入黨員發展重點對象,著力培養一批“黨性覺悟高、農村經驗足、帶富能力強、發展思路寬”的鄉土人才黨員進入村支“兩委”班子,優先推薦拔尖鄉土人才擔任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候選人,激勵鄉土人才擔當作為。用好科技特派員、種植養殖能手、民間藝人、經營能人等各類人才,組建技術服務隊,為種養殖業、鄉村旅游等提供技術幫助,賦能鄉村經濟發展。
(通訊員 李恪晗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