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夜襲九龍崗煤礦
——以少勝多提振抗日信心
1938年6月,日軍占領淮南后,控制了九龍崗煤礦,以掠奪煤炭資源支持其侵華戰爭。日軍派遣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駐礦區,加強對礦工的控制,并利用當地維持會維持秩序。
新四軍第四支隊特務營在淮南鐵路北端的重鎮北爐橋以東地區開展游擊活動,其任務是向定遠、鳳陽、懷遠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切斷敵人從淮南煤礦到津浦鐵路重要城市蚌埠的水上交通。九龍崗煤礦作為日軍重要的能源基地,自然成為新四軍的打擊目標。
1939年4月,新四軍四支隊特務營營長李世懷、政委李世焱通過地下情報網,得知九龍崗維持會內部存在愛國人士,包括保長維持會會長吳化育和一些礦工,他們對日軍的暴行不滿,愿意配合新四軍行動。經過偵察,特務營掌握了煤礦的日軍布防的基本情況,日軍駐軍不多,主要依賴偽軍和礦警維持秩序。特務營通過偽維持會獲得敵軍巡邏時間、兵力分布等關鍵信息,并派便衣偵察員實地勘察地形。戰斗部署分為阻擊大礦敵軍主力和突擊小礦兩部分,由營長指揮阻擊部隊,政委帶隊突擊。
4月30日深夜,新四軍特務營一支精干小分隊在維持會會長和礦工的引導下,秘密接近礦區。維持會人員以“例行檢查”為名,引開部分崗哨,并打開礦區側門。新四軍迅速潛入,首先制服礦警,切斷通訊線路,防止日軍求援。由于突襲行動迅速,新四軍未與日軍主力交火,迅速撤離,并帶走部分繳獲的日軍文件或物資。整個行動干凈利落,未造成新四軍傷亡,且未驚動附近日軍據點。
此次夜襲是新四軍在華中敵后開展小型突擊戰的典型案例,體現了“群眾支持+精準情報+快速行動”的游擊戰術特點。行動打擊了日軍對淮南煤礦的控制,鼓舞了敵后抗日士氣,并展現了新四軍在統戰工作和敵后突襲方面的能力。此戰削弱了日軍淮河運煤通道的控制力,提振了敵后民眾抗日信心。
新四軍夜襲九龍崗事件展現了新四軍在敵占區靈活運用統戰策略,爭取偽政權人員作為內應,結合群眾支持形成情報網絡。通過“假情報”迷惑日軍,實現以少勝多。此戰與同期淮南礦工投奔新四軍等事件(如1943年大通礦百人起義)共同構成該地區抗日斗爭的重要篇章。新四軍在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活動,為后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淮南煤礦的統戰工作積累了經驗。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