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事事總關情。我市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盀槔щy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是我市2025年30項民生實事之一,我市不斷優化法律援助供給,深化為民服務舉措,有效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為困難群眾撐起法律“保護傘”。
“真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資,太感謝法律援助律師了!”潘集區農民工姚某激動地說。姚某等10名農民工在當地一建筑工地務工,工程結束后,包工頭王某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拖欠工資近11萬元。得知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后,他們來到潘集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受理并指派經驗豐富的律師承辦。律師迅速收集證據,多次與包工頭和施工單位協商,最終通過訴訟為10名農民工討回了全部欠薪。
這是我市法律援助助力農民工維權的一個普通案例,也是我市為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的一個縮影。我市以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為核心,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案件管理質效等舉措,推動法律援助工作提質增效。截至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90件,完成年度任務量60.31%,其中:民事、行政案件1567件,占比58%;刑事案件1123件,占比42%,實現了通知辯護案件全覆蓋。
健全法律援助服務體系。持續提升法律援助供給能力,縱向構建“市級中心—縣區中心—鄉鎮街道工作站—社區村聯絡點”四級法律援助服務體系,涵蓋9個中心、205個工作站、898個聯絡點,實行“窗口化、一站式”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法律咨詢、案件受理等便捷服務,真正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橫向在工會、婦聯、殘聯、共青團、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聯動,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案件轉介、聯席會議等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時,推廣“12348”熱線和線上申請平臺,實現“指尖上的法律援助”;開展“法援惠民生”宣傳3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讓法律援助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優化法律援助服務流程。加強重點群體法律援助服務保障,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軍人軍屬等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申請手續,高效辦理,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都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針對出行不便的人群,中心工作人員及法律援助律師開展“上門服務”,今年已為十余名行動困難的人提供現場法律咨詢、受理法律援助申請。上半年全市法律援助共辦理農民工討薪案件868件,追回欠薪649萬元;為婦女兒童提供援助446件,為老年人提供援助235件,最大程度保障這些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
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質效。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體系,通過案卷評查、庭審旁聽、受援人回訪、律師同行評估等多種方式筑牢法律援助案件質量根基,守住質量這條“生命線”。5月份開展全市法律援助業務培訓班,培訓53人次;6月份市中心抽取88件案件檢查,合格率100%、優良率97%,2024年度市中心案件集中回訪中,受援人對承辦律師滿意度達100%。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優化服務方式,創新工作舉措,扎實辦好困難群眾法律援助民生實事,確保精準施援、應援盡援,不斷提升受援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公平正義。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