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大門謀合作 擁抱世界贏發展
—— 我市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綜述
2023年6月,安徽唐興裝備科技公司在馬來西亞芙蓉市達城科技谷建設盾構機生產基地正式投產,成為安徽首個在東南亞落地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企業從最初的出海搶單,邁進了深耕海外的新階段。
2025年4月21日下午,48輛重卡滿載528個模塊化房間從位于大通區的中輝科技產業園發車,駛向俄羅斯葉拉布加市。這是安徽中輝綠建集團公司向該市國際營地建設項目出口的首批產品,項目總需求達到7851套。
大道之行,開放而興。如今,越來越多淮南企業揚帆出海。今年,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安徽天艦文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2025—202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進一步擦亮了淮南外貿新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強調,“要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勇于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要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扎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加大吸引外資、穩定外資力度,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強化長三角一體化、合淮同城化等區域合作,著力做好內引外聯、入長融圈、平臺賦能文章,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以合作之力共贏未來,聚焦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堅持內引外聯,拓展交流合作“新通道”
2023年8月30日,載著34個標準集裝箱的“淮南—寧波港”鐵海聯運首發班列駛出蔡家崗貨運站,標志著淮南正式接入全球物流網絡。
2024年12月12日,一列滿載著“淮南質造”外貿集裝箱的火車從淮南蔡家崗站發往上海洋山港,淮南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邁入雙通道運行。
鐵海聯運助力企業開辟新通道,釋放了外貿新動能。日前,記者走進安徽埃夫利舍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各生產車間均高速運轉,工廠內一片繁忙景象。“今年以來,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各條生產線也是滿負荷生產。近兩月來,公司通過淮南至寧波鐵海聯運班列,出口近40個集裝箱的產品到英國、俄羅斯、荷蘭等國家,貨值100多萬美元。”安徽埃夫利舍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劉剛介紹,相較公路運輸的物流方式,通過鐵海聯運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助力了企業產品揚帆出海。
據了解,截至目前,淮南—寧波港、淮南—上海洋山港鐵海聯運班列累計發送4182個標箱,為山河藥輔、埃夫利舍、乾景宇辰新能源、尚家環保、潔諾德、溢泳銘玻璃、凱彥達環保、發強玻璃等外貿企業提供了極大助力,藥輔材料、暖通產品、光伏組件、玻璃制品、塑膠制品、門窗、家具等眾多“淮南質造”經班列發往世界各大洲幾十個國家。
政策創新為“出海”護航。我市商務部門建立重點外貿企業包保服務機制,協調解決出口退稅、國際運輸等難題,通過“徽動全球”出海行動,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等國際展會。淮南海關緊貼企業需求,通過“預約通關”、海關AEO高級認證、原產地證書智能審簽等政策舉措,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效率,幫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在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我市持續優化外資服務,積極把客商“引進來”。加快推動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淮南聯動創新區建設,與中投公司、中國外運、中德基金等建立戰略合作,建立外商圓桌會議制度,為擴大外商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4.2億元,同比增長12.6%,總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4位,在全省商務經濟運行調度會上作穩外資工作經驗交流,獲省商務廳表揚。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28.93億元,其中生產型企業21.31億元,同比增長19.1%。全市新設外資企業5家,同比增長25%。
加快入長融圈,打造區域合作“新標桿”
走進安徽英聯信息科技公司的筆記本電腦生產車間,幾百名工人正有序進行零部件裝配、產品調試、包裝等作業,一派繁忙生產景象。
“公司目前已經有穩定的國內外客戶群體200多家,推出了多款企業、政府單位辦公產品,建成6條組裝線和3條SMT線,2024年產值約6.4億元。”安徽英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工廠負責人李偉說,公司建立了完備的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體系,從來料檢驗、制程巡檢、生產全檢、成品抽檢、出貨驗貨等各環節來管控品質,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
安徽英聯信息科技公司落戶淮南、茁壯發展的故事,是一座城與一家企業的“雙向奔赴”。2022年,我市駐滬閔行工作組了解到該企業計劃產業轉移的信息后,由市領導帶隊對接,半年內實現雙向考察5次。項目簽約后,淮南高新區24小時完成施工許可審批,創新“定制廠房+定向回購”模式,通過EPC模式統籌設計施工,一期工程創下“6個月建成10萬平方米廠房”的淮南速度。
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指引下,淮南市與閔行區高頻互動、攜手共進,成為跨區域協作的典范。2023年2月,占地5平方公里的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揭牌,由莘莊工業區與淮南高新區共建,重點發展汽車制造、新型顯示、大數據產業。自掛牌以來,堅持市場化運作,組建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建設、聯合開展招商、強化優勢互補,探索構建“研發在閔行、生產在淮南”發展模式,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產業園由蹣跚起步到闊步前行。截至目前,已累計簽約滬蘇浙項目億元以上24個,總投資254.45億元。同時,雙方積極開展閔淮非遺交流展、長三角龍舟邀請賽、文旅招商推介等文旅系列活動,開通“淮南·春申號”旅游列車,文旅合作“出圈出彩”;推動淮品入滬,淮南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中心開業以來銷售額破億元。
作為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淮南與合肥的“同城化”進程正在加速,交通互聯、產業協作等更加緊密。積極推動合肥軌道交通S1號線建設,新橋大道站、蜀山產業園站主體結構封頂;S16合周高速二期建成通車運營,S19淮南至桐城高速公路淮南段預計年底建成通車,G3京臺高速西終線、G36寧洛高速淮南連接線、S17合蚌高速淮南聯絡線等3條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加快建設合淮合作區,蔚來電驅動二期項目基本建成,蔚來F3工廠項目加快建設。
強化平臺賦能,激活開放發展“新動能”
2023年11月14日,淮南跨境電商產業園暨全球易貨貿易示范區合作項目簽約落戶淮南高新區;2024年5月8日,安徽淮南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產業園在淮南經開區揭牌。
2023年9月22日,安徽山河藥輔有限公司一次性從美國進口的1000噸木漿存入淮南經開區公用型保稅倉庫,標志著我市公用型保稅倉庫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市口岸建設和加工貿易硬件建設躍上新的平臺。
2024年12月12日,淮南市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在淮南經開區科創中心揭牌,這是我市首家進出口專業服務平臺,標志著我市在推動對外貿易便利化、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上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
“我們采取‘走出去學、引進來教’等多種舉措引導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培育壯大跨境電商主體隊伍,打造淮南對外開放新名片。”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聚焦行業前沿,在縣區(園區)開展多場電商和跨境電商培訓活動,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淮南的開放步伐,始終伴隨著一系列的創新突破。在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淮南聯動創新區建設方面,淮南經開區、安徽壽縣經濟開發區兩個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技術創新為驅動,深化與滬蘇浙自貿區及聯動創新區對接合作,推進與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聯動發展和承接協作,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壽縣經開區片區推行“環保管家”助力綠色發展、“2號公章”實現事項自行審批,為項目建設縮短時間;幫助2家企業申請AEO高級認證,提高企業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淮南經開區片區啟用公用型保稅倉庫,落實企業進口、通關服務、降本增效等便利措施;推行城管網格化管理機制創新試點、優化環評審批機制。“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入選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2023年度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
從鐵海聯運的汽笛聲聲,到閔淮科創園的機器轟鳴;從春申號列車的文化穿越,到合淮合作區的協同創新,淮南正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長三角一體化、合淮同城化等重大戰略交匯點上,書寫著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篇章。
(記者 周玲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