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是資源性城區,幾十年來在把滾滾烏金源源不斷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同時,因常年大量采煤也帶來了諸多“成長煩惱”。在全區275.7平方公里的版圖中,有約25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區域,其中采空面積16.5平方公里,最嚴重的區域下沉達到23.4米,3個鄉鎮3個街道1萬戶2.6萬群眾成為“生態災民”,沉陷災害已經成為壓在百姓心頭的“痛”。
面對嚴峻的發展形勢,近年來,謝家集區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統籌兼顧采煤塌陷區治理與村莊建設、生態保護、發展產業的關系,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集中搬遷安置,變單純治理為綜合開發,因地制宜開展生態治理,探索發展“鑫森模式”等,不僅讓農民安居樂業了,也把塌陷區變成了“聚寶盆”,助推了“兩型城市”建設。
治理工程 解民之痛
經過望峰崗北路,與謝一礦遙遙相望的一幢幢設計精美的住宅樓整齊雅致,這是望峰崗鎮周郢新村,該新村占地4.5萬平方米,可安置居民376戶。小區內道路寬敞、綠化美觀,醫院、學校、購物中心等預留設計科學合理。只要一有空閑,村民陳家正就會到這里來轉轉,看著即將入住的新家園,陳家正激動地說:“這輩子做夢也沒想到能住到這樣好的房子啊。”
在謝家集區,望峰崗鎮受災最為嚴重,沉陷面積達18平方公里,占其境域面積的三分之二,受損農戶4100余戶1.1萬人,占農村總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省2009年、2010年采煤塌陷區村莊搬遷4個應急工程均在望峰崗鎮。據該區沉陷辦的同志介紹,謝家集區現有范圩新村、望北小區、新家園小區、周郢新村和永青新村等5個沉陷治理項目,總建筑面積78萬平方米,可安置10600余戶。目前,范圩新村已投入使用,其他新村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科學安置 紓民之憂
為了讓失地農民不僅搬得出、住得穩,而且有收入、致富快,使失地農民盡快適應城鎮生活,獲得新的生存手段,謝家集區對塌陷區及被征地農民進行了就業培訓。從2009年開始,謝家集區3年內累計投入160萬元,對1600多名塌陷區及被征地農民進行培訓,通過“企業培訓、政府補貼、勞務派遣、擇地就業”的方式,把失地農民送進了致富門。
為了能按照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鎮化的要求,通過市場運作、投資代建等方式,為失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謝家集區還規劃投資20億元,建立面積達1650畝的望峰崗鎮失地農民創業園。據望峰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創業園區的項目編制、規劃選址已經完成,建設單位——淮南市楚元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也已經成立,正在進行立項申報。預計園區全部建成后,可解決就業5000人,使塌陷區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創新開發 富民之路
2007年,鑫森商貿公司投資2500多萬元,在謝家集區“老鱉塘”湖畔的非穩沉區荒廢地上,建設了輕鋼結構大型倉庫,易拆易建,目前蒙牛、伊利、可口可樂、康師傅等20多家知名企業相繼入園,50多家企業加盟倉儲,倉儲品種達到128類,年物流總額超過100億元,帶動近千個就業崗位,形成了輻射五市七縣,半徑100公里的“物流圈”,一躍成為淮南市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公司的發展也走出了一條非穩沉區利用的新路子。
在做好沉陷村莊搬遷安置的同時,謝家集還積極探索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創新開發了生態修復與發展三產相結合的“鑫森模式”,并因地制宜,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提升生態治理水平。積極引導沉陷區群眾對部分沉陷土地進行復墾復種和農業養殖,土地復墾面積1600畝,種植經果林1200畝,開發養殖水面2300畝及多家畜禽養殖場。
此外,該區還將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大型生態景區,東華怡樂生態園項目就是一個有益嘗試。該項目位于謝家集區望峰崗鎮,是我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占地1500畝,總投資2.6億元,主要用于建設花卉種植基地、花卉交易市場、旅游、度假、商務、餐飲及休閑娛樂等設施。相信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與淮西湖公園、春申君墓等景區融為一體的高品位配套景點,必將進一步推動該區旅游業的繁榮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