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每一個家庭穩定和幸福的支柱,充分就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婦女能抵半邊天,婦女的就業再就業一直以來都是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通過開展就業培訓,擴大就業渠道,不斷搭建婦女就業平臺,積極幫助婦女解決就業創業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近年來,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把婦女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最關情的民生工程,多措并舉撐起了婦女就業“半邊天”。
服務引導,保障就業
充分發揮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就業安置主渠道和覆蓋全市66個鄉鎮、街道的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輻射作用,主動為我市婦女同志提供求職登記、政策咨詢等一站式就業服務。目前,共辦理求職登記17465人次,接受政策咨詢5萬多人次;發揮了就業服務針對性,針對婦女同志就業特點和實際情況,開設專門服務窗口,為廣大求職婦女同志提供“一對一”的人性化就業服務,共開展職業指導16287人次、提供創業服務494人次、職業介紹成功9493人。他們還利用“春暖淮河岸”、“金秋送崗”、“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校企對接會”等一批具有“淮南特色”招聘品牌的影響力,通過定期舉辦周六人才招聘會等形式,提供就業崗位近4000個,讓廣大婦女同志能就業、就成業。
開展培訓,助推就業
加快就業培訓機構建設力度,建立健全以20家公共就業培訓機構為主體,以4家大型企業、7家技工院校為兩翼,集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證書發放、職業介紹四項功能于一體的大職業培訓服務體系,為婦女同志免費提供崗前培訓,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擴大培訓對象,就業培訓對象擴大到了大中專畢業生、失地和進城務工農民等人員,培訓覆蓋面得到了有效拓展,適合婦女同志職業培訓體系取得初步成效,職業培訓婦女同志27655人,合格率達96%;增設培訓工種,積極落實就業培訓補貼政策,結合特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實施,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針對性、適用性強的婦女專業職種開展培訓,開設育嬰員、嬰兒頭發護理、手工編織、手工鉤織等10個專業,通過免費培訓切實提高了婦女的職業技能水平,實現了婦女就業并增強其就業穩定性。
政策落實,援助就業
大力推進社保補貼工作,利用覆蓋全市的基層就業和保障平臺,開展“4050”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認定,優先幫助符合條件的婦女申報社會補貼,共為1200名婦女辦理社保補貼,發放社保補貼19萬多元;落實各項就業援助政策,“用足、用活”各項政策,在企業、社區等用人單位開發適合婦女工作需求的就業崗位,通過政策的傾斜,幫助771名女性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重新就業。
返鄉創業,促進就業
提供政策支持,廣泛向婦女同志宣傳創業有關優惠政策,大力開展創業扶持,落實創業政策,協調相關部門減免稅、費,扶持婦女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提供智力支持,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社會化、開放式的創業服務體系,面向婦女創業者廣泛開展創業培訓,共開辦18期SYB培訓班,培訓有創業愿望的女性906人,為婦女會創業提供了保障;提供平臺支持,建立農民工創業園9家(省級創業園5家),創業園總占地78畝(不含5家租賃創業園),廠房面積57677平米,為婦女創業提供平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