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特惠,讓淮南2011年度直接受益的殘疾人近34600人次——
四大民生工程焐暖殘疾人之心
冬日來臨,天寒風冷。而就在這時,淮南特有的一項民生工程再度應時啟動,在各地驟然拂動著濃濃的暖風——貧困殘疾人免費參加新農合,提前步入了2012年度申請登記的溫馨時段。
雖說僅僅減免50元,但對貧困殘疾人來說,純屬又一次非常的民生呵護。總結即將結束的2011年,本市實施的特殊關愛貧困殘疾人的省、市級民生工程共有4項。全年財政投入累計926萬元,直接受益的殘疾人近34600人次。
有陽光的冬日,暖暖的。在田家庵區史院鄉,就有這樣一位盡享民生陽光的老人。他叫楊會榮,65歲,因糖尿病后遺癥引起雙目失明。免費參加新農合、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低保、醫療救助,一項項民生工程扶助著他前行。他的妻子張興英發自內心地說:“沒有這些好政策,就連吃飯也難啊!”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重見光明的眼睛里。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見證著更多的幸福之路。市殘聯始終將其擺在第一位來抓。早在5月30日,我市今年已實施手術505例,完成率101%,人工晶體植入率99%,脫盲率100%,未出現一例感染及不良情況,保質保量地完成省下達我市500例手術的目標任務。
“光明天使”,傾情關愛普通人家。國慶街道紡織社區楊美榮奶奶,今年5月趕上了一個好機會,免費做了一例白內障復明手術。這幾個月,87歲的她吃罷飯就樂著到外邊遛遛。別人直夸她“老來有福”。
大通街道居仁村1區77歲的蔣志英,重見天日前后親歷了兩重天:“眼睛看不見,便成了一個廢人。”她的女兒也感慨地說:“老人身體好了,就是孩子的福氣啊!”
蘇多俠,62歲,孔集社區居民。包括她在內,整個山王鎮當時共有9人免費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現在,她已能騎車到市場賣菜了。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為貧困重度殘疾人撐起的生活特別救助之傘。2011年,淮南為此共救助10005人。每人50元的特困救助,承載著一顆顆沉甸甸的愛心,讓每位特困者深感暖風回蕩。
山王鎮李山社區的韓文平,大通居仁村的李良惠,有著諸多的共同點:都是拄著雙拐的殘疾人,臉上都漾起燦爛般的笑容,都是克服重重困難想法融入社會。
幸福在哪里?幸福,凝固在為貧困精神殘疾人打造的藥費補助工程。至5月20日止,我市已完成了省下達的今年2037人補助任務。
記者在朝陽街道采訪時,所見所聞讓人感動。街道及社區工作者挨家挨戶走訪,將電話號碼提供給殘疾人,在殘疾人辦理手續時竭誠幫助。
幸福在哪里?幸福,來自本市為貧困殘疾人開辟的免費參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工程的新通道。2011年度,全市貧困殘疾人免費參加新農合人數12574人,免費參加城鎮居民醫保11301人,其實施過程均告順利。
新的年度免費參加新農合項目,與往年相比提前一個月推進。記者巡訪田家庵、大通、八公山三區時獲悉:這項市級民生工程的新變化,重在抓規范。
抓得早、抓得快、抓得細——截至11月20日,部分地區申請登記人數已達七八成左右,預計12月10日前后就能基本完成。但這些地區殘聯的負責人堅定表示:申請登記的時限,始終放在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確保不漏掉一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
(記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