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安徽記者 喬國良
今年,安徽淮南市繼續創新公共財政預算工作機制:凡是申報的項目,一律須過三關,即市民網上投票、項目答辯、專家評審。由淮南市文廣新局申報的“大地歡歌”2013年社會文化展示活動,在近60%的項目被淘汰出局的“嚴峻”形勢下,由于有廣大市民的強力托舉和項目本身具有的說服力,殺出“重圍”,獲得了170萬元的市級財政支持。
品牌意識 雪球效應
淮南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大地歡歌”是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時代大背景下橫空出世的。
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性文化活動方興未艾。但這些活動分布面寬、散,有的熱鬧一陣難以持續,有的缺乏進一步提高的條件;茨鲜形幕块T領導班子思考:作為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理應出手將廣而散的群文活動進行整合和“頂層設計”,形成一個文化品牌,為市民提供一個廣闊而持續的活動平臺,引領他們在大普及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在這種強烈的惠民理念和品牌意識的關照下,一個名為“大地歡歌”的系列群文活動在淮南市政府支持下,于2009年初應運而生。
“大地歡歌”推出之初,活動項目相對較少,僅七八個場次,市民直接參與者一兩萬人。然而,“大地歡歌”的草根性,以市民為主角、以本地群眾所喜愛的文化活動為主體內容,這樣的定位很快獲得市民的歡迎擁戴。在其后3年中,活動內容和直接參與者以驚人速度增加。以2012年為例,有十二大項數百場演出和展示,直接參與者20多萬人次。上下聯動,城鄉互動。
“大地歡歌”的受惠者就是廣大城鄉市民。所有的活動板塊都不請明星大腕。市民免費自愿報名,不設門檻,表演的都是自己的拿手好戲;茨鲜胁簧贅I余文藝活動分子有句口頭禪:我唱我跳我快樂!這倒真實地反映出“大地歡歌”惠民樂民的功效。
數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4年中,“大地歡歌”共開展六大塊面39項文化活動,文化惠民演出670多場,各類文化展示75場,市民書畫、攝影、民間藝術收藏展覽的參展作品29170件,放映公益電影650場,舉辦公益文化講座120場,非遺傳承活動7次,創建民間特色文化活動16項,年均服務基層群眾40萬人次。
“大地歡歌”的另一個作用是推動了群眾性文藝創作。4年間創作編排舞蹈、聲樂、器樂、戲曲節目1390多個,其中2個節目獲得群星獎,而獲國家級和省級獎項的節目(作品)則有120多個。
“大地歡歌”還促進了業余文藝隊伍的發展壯大。淮南全市新增民間文藝社團20多個、群眾演出隊伍120多個。其中淮南市水利局退休干部李文成領銜的市老齡藝術協會,會員達6300多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內容中有的是本地特色文化,這使不少非遺項目在活動中得到保護和傳承。
市民意愿 政府引導
“大地歡歌”之所以能贏得廣大市民的擁戴和領導層面的肯定和支持,既有其地域文脈的傳承,也有現實的需求。
其一,地處淮河之畔的淮南,是花鼓燈的主要發祥地和流傳地之一,這片熱土上的百姓歷來喜歌善舞,熱情奔放,與文藝有一種深厚的情緣。改革開放后,這里許多企業改制,不少工人下崗后歸屬各個社區,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條件參加文藝活動。同時,許多市民不再滿足被動接受,要求自我展示、自我表達,“大地歡歌”正是以草根階層為主角,草根文化為核心內容,這順應了廣大市民的意愿,于是產生了一種不可阻擋的內生動力。
其二,淮南市文化部門自覺擔當了政府職能部門應該擔當的責任。他們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時代責任出發,構架“大地歡歌”的基本框架。事實證明,他們在全市的這一“頂層設計”是正確的。同時,他們也注意細節的設計,力求每一項活動能為群眾歡迎,能有操作性。
其三,淮南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進。近年來,淮南以市政府名義連續發文部署活動,突出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加之多個文化惠民工程和人才培養計劃,相互交叉形成合力,使“大地歡歌”煥發出“社會給力、縣區互動、文博共振、百隊同演”的社會文化激情,同時也引發眾多企業的關注和參與熱情;茨鲜姓給予了這些活動以極大的財政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此項活動還得到了淮南多個部門與各縣、區的鼎力支持,并非文化部門一家單打獨斗。
其四,活動得到了企業界的襄助和支持。還得補上一筆,眾多市民自愿參與、自我投入。說這個活動是淮南全社會用心用力托舉而成就的,毫不為過。
其五,“大地歡歌”舉辦的4年中,涌現出了數百個特色鮮明又有強烈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愿望的文藝團隊和業余文藝活動的領軍人物,他們成為“大地歡歌”不可或缺的頂梁柱。
“大地歡歌”使淮南市遍地歌聲遍地舞,正在發生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可喜轉變。但淮南市也認識到,“大地歡歌”需要向更新更高境界發展,而大規模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也顯露出了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一些不足。目前,淮南市文化部門正在為“大地歡歌”繼續發展而努力,逐步實現活動內容的更新和升級。
(本文圖片為“大地歡歌”系列活動)
淮南市民熱評“大地歡歌”
1.“大地歡歌”是老百姓跳的舞,老百姓唱的歌,老百姓享受的文化生活,淮南人民喜愛“大地歡歌”。
——老文化工作者楊祥功
2.參加了“大地歡歌”活動,過去的日子數著過,今天的日子唱著過。
——社區居民楊敏
3.“大地歡歌”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是淮南市委、市政府“文化民心工程”,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文化橋梁!鐓^主任
4.“大地歡歌”活動豐富了俺們農村文化生活。每年農閑時,節目都是農民編農民演,誰有文藝愛好都能報名參加,尤其是戲曲歌舞,讓我們飽嘗文化盛宴。
——鳳臺縣新集鎮農民陳明
5.這是淮南文化惠民活動又一重大舉措,給咱老百姓一個歌唱生我養我美麗淮南的好機會。我唱、我跳、我看、我聽、我學,我開心、我幸福,我快樂、我健康。讓老百姓盡享文化發展成果,彰顯太平盛世和諧氣象。
——中國淮南網網民“太陽”留言
6.“大地歡歌”“和諧文化社區行”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辦得好,社區活動更豐富、更多彩,社區人民更和諧、更幸福!
——中國淮南網網民“燦淮”留言
7.“大地歡歌”——百姓大舞臺,是老百姓最歡迎、最喜愛的文化活動形式。每參加一場這樣的演出,都感受到無盡的歡樂,感到自己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樂趣。衷心希望“大地歡歌”長期舉辦,越辦越好。
——淮南市老齡藝術協會會長李文成
8.自參加這項活動以來,我感到我的幸福指數也一天天往上長。你看看,所有來唱歌的人,哪個不是容光煥發,臉上寫滿快樂。
——群眾合唱團成員
9.市委、市政府不但帶領市民奔上富裕之路,讓市民過上小康生活,還千方百計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這不,市委、市政府又實施了“文化惠民”的民生德政工程。這是一項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文化搭臺、百姓唱戲為宗旨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廣大市民,都是這項活動的受益者。我們現在不管在大街上,還是小區里,到處都是唱歌跳舞的人,那真叫一個大地歡歌呀!
——摘自《淮南日報》“大地歡歌”征文
10.大地歡歌,這是一幅多么祥和喜慶的景象。這景象來自于社會的安定與繁榮,來自人民的安居與樂業。這都是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給百姓帶來的溫暖。
——摘自《淮南日報》“大地歡歌”征文
11.“大地歡歌”是在文化建設的高潮聲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期生發的文化新事物,是淮南人民創新打造的一個文化品牌。它順應時代、緊扣潮流,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淮南日報》“大地歡歌”征文
12.“大地歡歌”已經深深地植根于淮南這片文化熱土,在五彩淮南五彩繽紛的大地上,這一曲文化惠民的頌歌正高歌猛進,響徹城鄉,唱響未來!
——摘自《淮南日報》“大地歡歌”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