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八公山區首個運用人工濕地進行污水處理的環保項目——工農村生態式污水處理站正式運行。
該項目采取“格柵+調節池+水解酸化+生態潛流濕地”的組合生態處理工藝,運用濕地植物過濾污水模式,種植耐污性、生長適應強、根系發達且美觀經濟的千倔菜、燈心菜、水芹等美觀植物,通過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學作用,實現對生活污水的自然凈化和循環利用,整個凈化過程,全部依靠自身系統“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削減對環境的污染負荷。該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設期90天,日處理農村污水300噸,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B標準,將惠及周圍3000戶村民,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共贏。
(樊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