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生工程持續推進綜述
我市按照上級部署,今年已先后兩次進行了民生工程問卷調查,調查圍繞對全市實施的民生工程有何意見和建議而展開,調查顯示:群眾對民生工程的知曉率和認知度空前提高:民生工程,與民心靠得更近了。
截至10月底,我市今年實施的35項民生工程除2項無建設任務外,已完成15項,有序實施14項,需加快推進的3項,調減項目1項,各項民生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圍繞組織領導抓推進。今年,市、縣(區)政府和市民生工程各成員單位調整充實了民生工程工作領導機構,鄉鎮(街道)、村(居)均成立了實施機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部門實施、上下聯動、全面推進”的工作機制,構建了“項目有人管、事情有人干、責任有人擔,橫到邊、縱到底、全方位、多層次”的工作格局。同時,市、縣(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各級人大代表積極組織視察民生工程,提出了很好意見和建議,相關責任部門上門辦理、現場辦理、實時交流,收到明顯成效。
二是圍繞方法制度抓實施。按照省政府部署,結合淮南實際,我市出臺了《關于2013年實施35項民生工程的通知》、《民生工程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規定》、《民生工程交辦督辦制度》以及《關于進一步做好民生工程監督檢查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完善了《民生工程實施工作要點》、《民生工程資金籌措辦法》、《民生工程管養辦法》等制度,對2013年新增和調整的項目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辦法,明確了項目實施細則。建立工作點評制度,從制度完善、資金監管、宣傳報道、督查活動、項目管理、溝通協調、基礎工作等方面按月和時間節點規范實施。每月召開民生工程調度會議,通報各部門、縣(區)民生工程實施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了各項民生工程項目的有序推進。
三是圍繞資金管理抓保障。2013年預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20.2億元。面對財政收入的嚴峻形勢,我市各級各部門千方百計集聚財力,籌措資金,力保民生支出。截至10月底,全市民生工程到位資金18.65億元,占全年民生工程資金投入的92.33%,撥付率達100%。堅持預算統一編制原則,提前安排,優先保障,打足民生工程配套資金,打實建成后項目管養資金,納入民生專戶,不留資金硬缺口。堅持撥付“綠色通道”和超序時進度原則,做到“一個漏斗”下撥。同時,采取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等形式開展民生工程資金撥付、管理、使用情況排查,確保資金安全使用。
四是圍繞輿論宣傳抓引導。制定宣傳方案,加強與媒體合作,提高民生工程知曉度。深入開展民生工程“八進入”宣傳活動,開展了“中國夢·民生情”民生工程專題文藝演出,舉辦了六區一縣民生工程農村文藝匯演。各有關部門還借助“春風行動”招聘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并定期向受益群眾發送短信宣傳民生工程,多渠道提高了民生工程基層宣傳實效。
五是圍繞目標體系抓考核。創新考核工作方式,改進評價指標體系,由年終一次“統考”,改為年終考核與半年考核、月度考核、隨機考核相結合的“四考”,進一步完善了民生工程目標考核工作體系。堅持績效管理,深入研究各項民生工程績效評價的定量方法、評價程序等,合理設置各類評價指標。制定了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并下發到各部門、縣(區),做到目標更加明確有指標,確保民生工程整體提質增效。
六是圍繞督查通報抓問效。建立了目標管理、政務督查、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輿論監督“五位一體”的民生工程督查機制。從4月份開始,市民生辦會同市目標辦、市監察局、市政府督查室組成聯合督查組,對縣(區)民生工程進展及建后管養情況進行嚴格督查,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交辦、一月一回訪、一月一通報”。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下發《民生工程交辦事項通知書》,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的,由市政府督查室重點督辦,仍然整改不到位的,由市政府掛牌督辦。對每月督查情況匯總形成《民生工程項目進展手冊》,在《淮南日報》通報,接受社會監督。
七是圍繞長效機制抓管養。堅持屬地管理、有章可循、統籌協調、多元籌資、群眾參與“五個原則”,明確工程類項目的管養責任主體,嚴格落實定崗、定位、定責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制。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管護辦法,制定后續管養實施細則。安排專職人員具體負責項目日常使用管護。廣泛籌集資金,規范管養資金審撥,嚴格監督,強化考核,充分發揮管養資金使用效益。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確保責任、制度、人員、資金、監督“五到位”。建立民生工程巡視制度,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作為后期管養的義務監督員,形成政府、社會、群眾三方共同參與有機結合的建后管養新機制。通過民生工程的實施,我市城鄉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記者 武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