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淮南城區內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目睹一起起車窗拋物的行為。記者在淮河大道、洞山中路、舜耕路這些主干道也經常看到這種現象,有出租車、私家車、公交車等等。車窗里拋出來的物品,有飲料盒、餐巾紙、果皮屑、煙頭等等,不僅污染路面,也給后車安全行駛也帶來隱患。在汽車保有量日益增多的今天,車窗拋物行為正成為影響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日益顯著的負面因素。
去年11月份,合肥開始正式治理車窗拋物行為,實行有獎舉報。違規行為被處以20到50元的罰款,而舉報人會得到獎金。從作家六六加入到舉報人隊伍中來、一合肥市民兩個月獲獎7000元等這些媒體報道上來看,目前合肥治理車窗拋物可謂“如火如荼”,而人們對這一做法紛紛點贊,全民監督,全民治理漸成一種態勢。作為合肥經濟圈一員的淮南,我們也應該行動起來,與合肥“接軌”。
記者通過采訪市民后認為,淮南是否可以如合肥一樣實施車窗拋物治理,而且有了合肥的先行一步,淮南做起來就有范例可以借鑒。可以效仿合肥的做法,設置治理單位,制定詳細的獎懲辦法。對于合肥的經驗,我們可以加以吸收利用,如聘請出租車司機當義務監督員,這樣既解決了流動監督的問題,同時也對出租車司機時時有警示,我們也可以聘請環衛工人作為義務監督員,他們每天都在冒著危險去清除車窗拋物,肯定對此“深惡痛絕”……通過這些做法,在城市里形成一種氛圍,讓廣大市民逐步參與進來。凡是能給相關治理單位提供證據證明車輛有車窗拋物行為的,對行為人給予處罰,對舉報人給予獎勵。作為市民,拿起自己的智能手機,拍攝下違規車輛,在維護城市文明獲得獎勵的同時,又提醒自己不要犯錯,也是一舉幾得。可以肯定的是,如此“動作”之下,車窗拋物可以得到遏制,文明坐車不拋物進而成為一種習慣。
在合肥經驗的基礎上,是不是還可以更進一步或者有一些其它的創新,在諸如車輛亂停亂放、黑出租等方面實行有獎舉報呢?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廣大市民監督的熱情發揮出來,真正讓全民參與城市文明創建成為一種新常態。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