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市委書記沈強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開展選樹、宣傳道德模范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重點推出一批先進模范人物,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樹立淮南良好形象。
3年時光,近百個道德講堂,開講400余場,40余萬干部群眾走進講堂接受教育。
2008年以來,涌現(xiàn)出27名“中國好人”、37名“安徽好人”和全國、全省、全市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近50人。
我市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tài)、千帆競發(fā)的行動舞動著一樁樁美麗,踐行著一件件承諾,傳遞著一縷縷清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濃氛圍中,書寫著一篇篇美在能源城、禮在能源城、信在能源城、愛在能源城、和在能源城的樸素詩文。
(一)好人層出,溫暖和諧點亮城市“心燈”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在國立首爾大學發(fā)表演講時,用中國志愿者張寶為韓國患者捐獻骨髓的生動事例,強調(diào)中韓兩國人民血濃于水的深厚友誼。2014年,張寶當選“中國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心動安徽·最美人物”、“感動江淮優(yōu)秀志愿服務典型”。
92歲的龔宗柔,是安徽省年齡最大、默默奉獻時間最長的志愿者。她退休后辦起了免費輔導班,為周圍下崗工人子女義務家教,一教就是30多年。而6年前,一司機不慎軋斷其腿,她再也站不起來,可她不但沒有怪罪,還主動擔起了司機夫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一教就是幾年。2005年她還報名捐獻遺體器官,將最后一點力量留給他人。
…… …… ……
在取舍得失的一瞬間,是誰給了他們義無反顧的決斷與堅持?一位位淮南好人用感人事跡,詮釋了這道命題背后的章節(jié):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身邊好人”,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道德力量溫暖、感動著淮南,引領(lǐng)我市向更加文明、更為和諧的方向發(fā)展。
種子發(fā)芽需要沃土,道德成長離不開“社會營養(yǎng)”。我市好人層出不窮不是偶然現(xiàn)象,正是源于多年來圍繞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培育崇德向善的道德土壤。
精神寶藏哪里開掘?從2008年起,我市就開始“全市道德模范”、“感動淮南十佳事跡”、“淮南好人”等評選活動,展現(xiàn)“最美淮南人”的風采,也讓干部群眾學有榜樣、追有標兵。
我們翻開近年來淮南精神文明建設的精彩畫卷:救火英雄周訓國、好醫(yī)生年介舜、“洪戰(zhàn)輝”式好少年王兆華、舍己救人的少年孫志寶、義捐肝臟的楚五妹、人民檢察官的榜樣王世杰……一個個熟悉的名字,讓人們記憶猶新,每一個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張揚道德的大旗,聳起一座時代的豐碑。
“除了精心組織開展評選活動,我市對道德典型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表彰,激發(fā)見賢思齊、明德惟馨的正能量。”淮南市文明辦有關(guān)負責同志如是說。
德不孤,必有鄰;德者先,從者眾。扎根豐厚的道德土壤,使淮南市的凡人善舉從開始的一個個“盆景”,發(fā)展成為一片片引人入勝的“風景”。自1994年淮南首個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成立以來,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涌現(xiàn)出未成年人保護志愿者、艾滋病防治宣傳志愿者、大型賽會志愿者、消防志愿者、交通勸導志愿者等大批志愿服務群體。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了204支青年志愿者服務大隊,2493個青年志愿者服務小隊,324個青年志愿者服務站,青年志愿者固定人數(shù)已達29670人。
(二)英雄輩出,道德力量挺起“精神脊梁”
2010年,海地發(fā)生了里氏7.3級強烈地震,正在執(zhí)行任務的淮南維和女警察汪雪艷,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沖進廢墟,用雙手從廢墟中營救出5名被埋者。她以英勇無畏的行為,鑄就了“中國形象”,贏得了國際贊譽,被聯(lián)合國授予“和平勛章”。
2011年,“平民英雄”徐明宏入選第十一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候選人,省政府批準追認他為烈士。2010年,潘集區(qū)祁集村村民徐明宏干完農(nóng)活后拖著疲憊的身體往家趕。途經(jīng)祁集渡口時,聽到有人呼救,他看到離岸約30米遠有3個孩子在激流中時沉時浮,危在旦夕。來不及脫掉衣服,便跳進水中,用盡全身力氣,將3個孩子拼力托拽到河邊,而精疲力竭的他,則在妻子的呼喊中沉入激流。
…… …… ……
在生死攸關(guān)的一剎那,是誰給了他們舍生忘死的勇氣和力量?一位位淮南英雄用英勇行為,詮釋了這道命題背后的章節(jié):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激勵一座城!越來越多的“英雄”,成了“精神標桿”。
“最美”故事來自民間,“英雄之美”最具感召力。2013年初,我市把“道德講堂”建設作為重要內(nèi)容納入城市文明程度測評指標體系、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文明單位申報等考核內(nèi)容。當年9月13日,我市“道德講堂總堂”第一期開講后,受到普遍歡迎,參與者接踵而來。很快,各種類型的“道德講堂”覆蓋了全市的機關(guān)、學校、社區(qū)、企業(yè)。“道德講堂”上,眾多平時默默無聞、長年從事美德善舉的人被發(fā)現(xiàn)。一個個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身邊好人,一件件可親可敬、可歌可泣、可信可學的感人故事,積淀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民德堂”。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的事跡所感動,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今年以來,全市就有超過30多萬志愿者走上街頭,從事各類志愿服務,社會各界市民也紛紛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送上溫暖。
(三)模范涌現(xiàn),新風文明矗起“精神地標”
今年高考和中考期間,“平凡志愿者愛心車隊”,用一件件“凡人善事”,為能源城平添了許多溫暖。這已是“愛心車隊”第9年義務為學子們服務。2006年5月,宋世平等7名出租車駕駛員自發(fā)組建了淮南市首個“平凡志愿者愛心車隊”。9年來恪守誠信、一諾千金,重義輕利、不計得失成為這個車隊信條和誓言。目前,愛心車隊已經(jīng)發(fā)展到600多人,愛心接力仍在進行中……
環(huán)衛(wèi)工人彭典云,32年來,始終用五尺掃把為城市“梳妝打扮”。她每天凌晨5點之前就來到路面上,一直到晚上10點后才回家。長期的勞累,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纏上了她,可她至今依然堅守在環(huán)衛(wèi)崗位上。日子很清貧,但她堅守道德底線,拾金不昧。一年夏天,彭典云拾到錢包,裝有兩萬多元。她頂著烈日在原地等了3個多小時,把錢如數(shù)交給了失主。
在那名利得失之際,是誰給了他們的剛毅與從容?一位位平凡市民用平凡之舉,詮釋了這道命題背后的章節(jié):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我市始終引領(lǐng)全市人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以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為平臺,組織開展勤勞節(jié)儉、孝老愛親、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和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網(wǎng)絡等文明引導行動,大力塑造謙恭有禮的淮南人。
將核心價值觀融入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等,組織開展的“文明祭祀”、“端午踏青帶上文明”、“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等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和群眾性活動,進一步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如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jié)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深入人心,已轉(zhuǎn)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實踐,凝聚起全市人民奮力推進“五個發(fā)展”、建設美好淮南的不竭動力。正如一位市民所言,這些深植于社會、深植于人民群眾心中的美好品質(zhì),為淮南挺起了“精神脊梁”,矗起了“精神地標”。
(記者 張靜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