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聯網+”的時代
敢創新,勇創業
連日來,活躍在淮南創業一線的青年們,談的最多的就是“你的項目參加創業大賽了嗎?”創業,成了最近熱議的話題,站在“互聯網+”的時代,淮南的青年準備“+什么,怎么+”都讓我們翹首以待。
今年3月國家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主動擁抱“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淮南市第二屆青年創業大賽正在火熱報名中,這次主辦方鼓勵廣大參賽青年圍繞“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展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設計創意等適合青年創業的項目。
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浪潮,淮南的青年不落人后,正視挑戰,搶抓機遇。在這次創業大賽中,筆者欣喜地看到,“互聯網+”的項目不在少數,互聯網+果蔬=e果蔬配送,互聯網+醫療=天使互聯醫療服務平臺,互聯網+旅游=E-going自由行電子伴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憑著對互聯網新技術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互聯網+”創業的大軍……
“不要把互聯網看成一種神秘的新生事物,其實它早已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而已,最典型的就是網購、各種風生水起的打車軟件等等,而‘互聯網+’不過是給了這些事物一個綜合的稱呼而已。你現在看不到‘互聯網+’的內核,也許是因為你缺少一雙能夠透過事物表現看到本質的火眼金睛。”一名創業導師這樣說道。
事實上,“互聯網+”并非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簡單疊加,而是立足于主業,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創新未必是創造新的技術,也可以是新的經營理念、新的服務方法。在談到大眾創業時,李克強總理曾說過:“高手在民間。”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和消費的多樣性。筆者了解到,隨著“互聯網+”向人們走來,市民也期待智慧應用為衣食住行帶來的便利,從另一方面說,未嘗不是人們新的消費需求激發了“互聯網+”的誕生。
近一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支撐“互聯網+”,需要相關部門建成領先的信息基礎網絡,有力保障信息通信網絡暢通無阻。順應“互聯網+”,青年人要敢于進行大膽的創新轉型,積極擁抱互聯網,創造智慧應用,打造智慧生活。服務“互聯網+”,需要政府部門助推傳統產業加上互聯網,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創業者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不一樣的氣息。
產業變革推動社會變遷,萬眾創新讓生活更加美好。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都應順勢而為,為創業者“扶上馬,送一程”,而廣大創業青年也應在良好的創業環境中抓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采用新技術、新觀念,用追逐夢想的激情和實現夢想的決心,勇敢地邁出那一步,書寫自己的創業人生。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