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安在線
十幾歲開始,安徽太和縣的雙胞胎姐妹孫亞玲、孫亞婷,就因患上先天性糖尿病,不得不每天打胰島素穩定病情。近20年時間里,雖然遭遇不幸,但她們一直努力學習、工作,希望讓年邁的父母活得好一點。然而命運無常,2015年下半年,姐妹倆病情加重,先后住進醫院。
“我爸爸都69歲了,還在每天打工掙錢。”1月27日下午,提起父母的艱辛,孫亞婷哽咽起來。沉重的醫藥費,每況愈下的身體,看起來是如此讓人絕望,但姐妹倆并沒有畏懼死亡,她們選擇捐獻遺體,希望提供醫學研究價值,也希望能以這種方式給父母以精神寄托。
自己偷偷打胰島素,希望跟別人一樣生活
1月15日,感覺身體每況愈下,“80后”女孩孫亞婷,在朋友圈里發出了希望捐獻遺體的消息。畢業10年的同學們看到后,震驚之余聯手募捐,希望能給這位堅強的同學,帶來活下去的希望。
“我們當時只知道她身體不舒服,沒想到會這么嚴重。”1月27日,孫亞婷的大學同學汪亮說,看到她發的朋友圈后,很多同學都很傷心,不到半個月時間,七八十個同學和老師,就給她捐了將近4萬元錢。
1984年3月,孫亞玲、孫亞婷姐妹倆,一起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一個農村家庭,雙胞胎女兒的出生,曾給這個家帶來無限溫情和希望,不想十幾年后,意外接踵而至。
孫亞玲12歲時,被查出先天性糖尿病,開始每天打胰島素穩定病情,3年后,同樣的不幸降臨在妹妹孫亞婷身上。那正是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年齡,忍受病痛,每天打針,對這對雙胞胎姐妹來說很難受。
“我們打針都是偷偷打,不希望別人看見,因為我們想跟別人一樣。”孫亞婷說,在家里,父母可以照顧,2002年,兩人一起考上大學后,就只能靠自己了。
姐姐孫亞玲當年考上的是蚌埠醫學院,她曾拜托老師不要把自己打胰島素的事告訴其他人,想獨自克服困難。如今提起此事,她的輔導員還為女孩的不易心疼。
努力學習工作,只想讓父母生活好一點
姐妹倆的不幸,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艱辛。
“我記得小時候打胰島素很貴,一針70多塊錢。爸媽打工的錢,又要給我們付醫藥費,又要付學費。”孫亞婷說,父親常年打工維持生計,現在雖然已經69歲,仍在幫人做苦力,而母親沒有文化,除了種地,就去幫父親打打下手。
窮人的孩子早當年,父母的艱辛,姐妹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雖然身體不舒服,會經常感覺累,但她們仍努力學習,希望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
2006年,孫亞婷畢業后,在太和縣一家工廠做化驗工作,2010年6月又到北京一家中外合資的藥廠工作。而姐姐孫亞玲在2008年畢業后,也在北京一家醫院工作。
工作期間,姐妹倆仍舊一直偷偷打胰島素,沒有告訴同事她們的實情。
“兒女都想讓爸媽過得好一點,我們也想,我爸爸這么大年紀了,還有腰椎鍵盤突出,壓迫神經,經常腿疼,但還是一直在堅持。”父母的艱辛,是姐妹倆心中的痛,每每提及,兩人都會黯然流淚。
勇敢面對死亡,雙胞胎姐妹欲捐獻遺體
兩個女孩,都大學畢業,也找了好工作,雖然不富裕,但家庭還是充滿歡笑。在孫亞婷的朋友圈里,經常會發跟姐姐在一起的照片,放假回家,看到滿頭白發的媽媽種樹,還會拍個小視頻發出來。
但不幸,卻又悄然而至。2015年8月底,孫亞玲身體出現水腫,被診斷出尿毒癥,住院兩個多月后,妹妹也出現了相同的癥狀。
“我現在在做手術,準備透析,姐姐已經透析小半年了。”孫亞婷說,高額的醫藥費已經讓父母不堪重負,而如果想治愈,對她們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醫生說,換腎要有匹配的腎源,就算有腎源,還要再花幾十萬。”
如此困境,是多么讓人絕望,但姐妹倆并沒有就此灰心喪氣,她們選擇捐獻遺體,勇敢面對死亡。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或者我姐姐走了,甚至我們倆一起走了,爸媽就什么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堆債務,他們會堅持不下去的。”孫亞婷說,前一陣子,她跟姐姐的情況很糟糕,在一起聊天時提到捐獻遺體,可以給父母一個念想,他們難過時,可以偷偷去看看那個人,就像看到她們一樣。
“我姐姐是學醫的,她想把遺體和角膜捐給母校做研究,因為我們家里人都沒有這個病,只有我們姐妹患病,也許還有一點研究的價值。”孫亞婷說。
身患重癥仍努力前行,面對死亡,又是如此勇敢,雖然這對雙胞胎姐妹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被她們感動的人,卻不舍得孝順、勇敢的兩人就此離開。
孫亞婷的同學會募捐了近4萬元錢,陸續匯給了她們。得知她們的情況后,兩人的高中同學和太和縣醫院的醫護人員,這幾天也給她們送來了11000元錢。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伸出援手,幫助這對姐妹花,哪怕是一天陽光燦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