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貫穿全年、范圍覆蓋全市的“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清晰地指向機關作風、土地、房地產、招投標、信訪五大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五箭齊發”,優化發展環境。
“軟環境”向來“硬性”十足。現代經濟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劣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思想解放深度、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一把尺子”。發展環境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速度、對外開放廣度和社會發展進度。在經濟發展“順水期”,發展環境極端重要;在經濟發展“逆風期”,發展環境更為重要。發展環境,已經成為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成為外部視角觀察的一面鏡子和評價的重要參照物。發展環境向來不“軟”,不是無足輕重;相反,它舉足輕重,歷來以剛性的面孔示人,其硬性標準從來不打一點折扣。
優化發展環境刻不容緩。值得肯定的是,經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實現廉潔發展”專題教育活動的洗禮和蕩滌,扎緊了制度籠子,強化了對不良作風的剛性約束,促進了黨風政風的不斷優化,“積極向上、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初步形成。顯而易見,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一些不良作風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對于當前淮南而言,機關作風、土地、房地產、招投標、信訪五大領域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消解著開拓進取的正能量,侵蝕著昂揚奮發的干勁,蠶食著如期實現目標的信心。嚴重破壞了淮南發展環境,損害了淮南形象。如果不用硬的手腕、采取果斷措施將其清除、予以整治,必將自斷其臂、遺害無盡。因而,優化發展環境刻不容緩,已成當務之急。
解決問題是一種本領。善于發現問題是一種能力,但是發現問題只是第一步,解決問題才是關鍵之所在。為此,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年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出“實招”整治機關工作作風,向土地管理領域突出問題“亮劍”,下“重手”開展房地產領域專項整治,“重典”整治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信訪突出問題,“五項整治”正在有力有序地齊頭并推。
“軟環境”就是“硬實力”。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宏觀視野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不局限于指導著經濟建設,可能同樣適用和指導著社會建設。因為,在社會建設層面,同樣也有需求和供給的“守恒關系”,同樣需要在供給側發力。發展環境隸屬于社會建設范疇。在這個意義上,優化發展環境,就是推進社會建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以,做優了發展環境,也就是優化了社會建設供給側結構。如此,“軟環境”,就會迸發出“硬實力”。可以預見,發展環境的優化,必將為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競爭優勢和動能。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