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現在正處于拔節初期,我們首先每畝地要追施7.5—10公斤的拔節肥,同時要噴施藥物除雜草,做好清溝瀝水,防治小麥紋枯病發生,確保小麥春季正常生長。”日前,潘集區農技專家來到種糧大戶平兆孔家的麥地里,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做好當前小麥田間管理工作。
“以前施肥比較單一,不是氮肥就是磷肥,一般碳酸氫氨、尿素、磷肥加在一塊每畝地要有100公斤的樣子。” 平兆孔告訴記者說,“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以前種糧食都是憑經驗,現在通過開展‘綠色攻關’行動,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每畝地采用了量身定制的測土配方套餐,氮磷鉀微量元素缺什么補什么,精準施藥,我的700畝冬小麥長勢非常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潘集區去年在古溝回族鄉實施了一個綠色攻關增產模式,在一個示范片、一個家庭農場、一個示范村,通過選擇優良品種,實行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的統防統治,推廣綠色生物農藥,在保證小麥產量的基礎上降低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糧食品質得到了提高,改善了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平兆孔對實施“綠色攻關”后感觸頗深:“從農藥化肥上面我們每畝地節約成本10%到15%左右,也就是每畝地節約成本20塊錢到30塊錢,我流轉了700畝土地,一季可節約成本幾萬塊錢,無形中糧食價格就上去了,同時通過添加有機肥,糧食的品質也上去了。”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農業生產要‘綠色發展’,糧食抓好品質,就要從基礎抓起,潘集區是全省糧食綠色攻關示范縣區,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綠色轉型,我們持續開展了小麥水稻‘綠色攻關’行動,農技部門派出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取土化驗,然后根據土壤氮磷鉀微量元素含量合理配方,這樣就減少了農作物的盲目施肥和過量施藥。”采訪中,潘集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潘集區以糧食小麥水稻為主,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我們將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糧食生產綠色攻關行動,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實現我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協調發展。”
(通訊員 石 堅 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