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古名壽春、壽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書法之鄉、楚文化的故鄉、“淝水之戰”古戰場,有全國保存最完整并帶有護城河的宋代古城墻,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來,壽縣縣委、縣政府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圍繞建設“美麗壽州”,積極推進“文化立縣”,以“建設新城,保護古城,提升名城”為理念,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14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等聯合開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壽縣被列入全國28個“多規合一”試點市縣之一。壽縣針對當時城鄉分割、規劃打架、信息共享不足等諸多問題,大膽探索,勇于改革,敢于突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以“五個一”為抓手,構筑劃管一體的試點模式
壽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洪祖榮告訴記者,壽縣按照“多規合一”試點的基本目標和工作方案,以“五個一”為總抓手,從規劃技術、平臺建設到機構搭建,徹底實現“多規合一”由構想到實踐的探索過程。
成立一個機構。整合住建、國土、環保、發改、文物等相關部門的規劃事權,成立壽縣規劃委員會。
編制一本規劃。按照全域規劃的思路和方法深化規劃內容,將相關專業規劃內容納入,形成一本規劃。
共享一張藍圖。整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土地資源、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以及縣城功能完善需要,進行“合一”安排,達成“目標、指標、坐標”三統一,消除規劃差異,形成規劃合力。
搭建一個信息平臺。整合有關部門信息化資源,建立“覆蓋全域,具有規劃查詢、建設審批、日常管理、維護更新”等功能的規劃管理信息平臺。
建立一套審批機制。通過多部門數據共享,再造審批流程,變串聯孤立審批為并聯協同審批,提高了政府服務效能。
以規劃編制為核心, 構建“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
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劉道成介紹說,近年來,壽縣不斷探索以縣城總體規劃為基礎的縣域空間規劃改革,編制壽縣總體規劃,統領原有的多個規劃。規劃的重點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劃定用地邊界線。包括城鎮建設用地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邊界、生態紅線等各類規劃編制邊界。
明確縣域空間管制。結合劃定的各類控制邊界,形成“縣域、規劃區和城區”三個層面管制要求。
優化用地功能。協調縣城總規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差異,統一用地分類,消除差異圖斑,做到圖數雙對應,強化城市生態安全的剛性,進一步優化城區與鎮區規劃方案,明確全縣村莊建設用地控制邊界。
深化近期規劃。進一步研究至2020年的全縣城鎮發展需要,在規劃中重點落實近期發展區域、重大項目。
以統籌協調為手段,縱橫聯動推進試點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快速推進“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確保高質量如期完成試點任務,該縣統籌協調、上下互動、多方聯動,從縱向和橫向方面推動試點工作:
統籌協調。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發改、住建、國土、環保、文物、水利等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組,專門負責“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經費保障,并建立了常態化推進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重大事項或問題。
上下聯動。該縣一方面積極與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對接,在試點工作組織、監督及技術路徑等方面獲取指導和建議,并爭取上級選派專業技術素質高的領導掛任副縣長,直接指導“多規合一”工作;另一方面建立縣政府、鄉(鎮)與規劃編制單位間信息溝通渠道,主動融入“多規合一”試點工作中。
部門互動。建立健全規劃協調工作機制,抽調精干力量,與各部門委托的規劃編制單位集中辦公。發改、國土、環保等部門同時啟動了修編規劃,努力在修編中協同、協同中“合一”。
洪祖榮告訴記者,壽縣在推進“多規合一”過程中,破除行政界線和部門分割,整合空間資源,解決空間規劃基礎數據、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按照全域規劃的思路和方法,深化《壽縣總體規劃(2013~2030年)》內容,協調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各類規劃,統一發展戰略、路徑和目標體系,形成包括城鎮開發邊界、用地規模邊界、生態控制線、產業園區和重大設施控制線等“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形成全縣發展“一盤棋”。
記者了解到,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又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在試點中,縣委、縣政府嚴格要求,不與吃飯爭地,不與祖宗爭地。新修訂的《壽縣總體規劃(2013~2030年)》基本農田比2013年多劃定180.9平方公里,文物古跡用地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面積達79.32公頃,并明確了324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中共壽縣縣委書記從維德表示,壽縣將抓住被列入全國“多規合一”試點縣機遇,突出規劃剛性,做到一張藍圖、一本規劃、一干到底。以縣城為龍頭,按照打通干道、完善配套、鐵腕管理、提升名城的思路,推動“一城四區”四大板塊聯動建設。以中心集鎮為支撐,在規劃編制、建設管理、產業培育上下功夫,引導要素向集鎮集聚。以美好鄉村建設為抓手,突出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延伸公共服務,著力打造“山為脊、水為魂、綠為脈、文為蘊”的宜居壽州。
(中國建設報記者 龔后雨)
(《中國建設報》6月7日7版頭條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