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許崗村村民許圣杰,身有殘疾,未曾婚娶,在弟弟、弟媳先后離世留下一雙兒女成為孤兒時,他毅然承擔起照料兄妹倆的重擔,歷經艱辛把兄妹撫養成人。如今,孩子們學業有成,這位孤殘大伯的事跡也在當地被傳為了佳話。身高不足1米4的許圣杰以自己的行為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
困苦磨礪 孤兒兄妹品學兼優
6月間,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許崗村見到許圣杰時,他的身邊還有個小伙子,這便是許圣杰的侄兒許永。聽說大伯最近身體不好,正在蕪湖安徽工程大學讀大三的許永專門請了假,趕回家探望大伯。其時,許圣杰的侄女正在市二十一中讀高三備戰高考。
許圣杰,這位68歲的農村孤殘老人,撫養著的侄兒、侄女還正在讀書,家庭的經濟困難可想而知。家中的墻壁上,貼有許多侄子、侄女的獎狀。提起晚輩,許圣杰很自豪,侄兒已上大學,侄女有著體育的特長,成績也不錯,之前已通過了安師大體育生的專業考試,看來上大學基本沒有問題。“小孩們有碗飯吃,我就放心了,我的愿望就是把兩個小孩帶大,以后有工作了,我就安心了。”面對記者的采訪,侄兒許永這樣表示,“大伯對我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我對大伯的感情就像對待自己父親一樣。”聽到這樣的話,許圣杰感到特別欣慰。
不忘托付 堅持撫育侄兒侄女
許永兄妹是一對不幸的孩子,早在他12歲、妹妹6歲時,母親便去世了,此后沒多久,他們的父親也散手人寰,留下還未成年的兄妹二人。
許永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母親在我上小學時就出去打工了,我在四年級時,她在外面因車禍去世,家里擔子都放在了父親的身上,父親因為太過勞累患了肝癌,在我初中那年不治離世。”許永的父親臨終之際,將這對小兄妹托付給了孩子的大伯,許圣杰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他講‘哥,我不行了,這個小孩子你要給我帶出來,小孩子你不帶出來可能落在人家眼下,要落在人家眼下,孩子明個受罪吶……’”
當時一些人勸許圣杰:"你都自身難保了,怎么還能照顧兩個小孩",但許圣杰堅持說,“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不管兩個孩子。”從此后,叔侄三人相依為命,許圣杰靠在村里做點裁縫活和種兩畝田的收入養活侄兒侄女,兩個孩子也很爭氣,上學期間一直品學兼優。
再苦再難 不能耽誤孩子求學
孤殘大伯付出的辛酸許永都看在眼里。許永說,“因為大伯身體不好,腿部有殘疾,走路不方便,插秧、撒化肥都不行,每次下地都非常辛苦。”即便如此辛苦,在許永的記憶中,從沒聽大伯發過牢騷。“大伯每次跟我說,只要我們有能力往上上,不管花多少代價會一直供養我們上學。”
一個養活自己都困難的殘疾人,卻還要拉扯侄兒侄女,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許圣杰他自己知道。
許圣杰說,弟弟臨終前的托付他至今記憶猶新,只要許永兄妹愿意,他愿意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考研究生。“答應他這個事,我一定要做到,不做到我對不起他爸、對不起兩個小孩子。”
話雖這么說,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就拿3年前許永剛上大學時,高昂的學費可讓許圣杰犯了難。“頭一年上大學我真急了,一下要16000塊錢,為什么呢?他那剛上大學時,需要的錢多,住宿費呀、生活費呀、書學費……”
含辛茹苦 只為照亮兄妹前程
最后,許圣杰借遍了所有親戚朋友才湊齊了許永的學費。為還賬,許圣杰的日子過得異常清苦。“我天天省著吃,早前拔兩棵生蔥就饃饃也行,掰兩個蒜瓣吃一個饃饃也就過去了,中午我就下點面條,不要菜。”
除了許永外,許圣杰還要為在潘集上高中的侄女籌備生活費,每個周末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坎。“她要錢反正我就給,沒有我就借,快到星期天了我老早想點子,把這個錢給她準備好,不能空手叫小孩走呀,小孩到學校要吃飯的!”
許圣杰說,好在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現在想想,連他自己都不清楚日子是怎么熬過來的。“我有時自己坐在那想想心里就難過,有時候想到半夜都睡不著覺,擔心兩個小孩子。這么多年我這日子是怎么過來的,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難過又怎么辦呢,還是要堅強一點。”
當年照顧患有肝病的弟弟時,許圣杰也染上了肝炎。許永說,大伯這幾年身體越來越差,自己打算畢業以后在本地找工作,一邊贍養大爺,一邊供妹妹讀書。
圖一:今年68歲的許圣杰眼睛早已老花,還得靠干縫紉活補貼家用。
圖二:許圣杰和他培養的大學生侄兒許永。
(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