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用好用活民生工程政策,推行生源地助學貸款,讓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不會因為家庭困難而無力就學——2600多名寒門學子喜圓大學夢
馬上要開學了,家住潘集區平圩鎮廟新村的孔怡婉,正忙著辦理助學貸款手續。今年高考,她以500多分的成績考上了安徽財經大學。家庭貧困的她正為學費犯愁,生源地助學貸款讓她能夠安心讀書,圓了她的“大學夢”。
今年,潘集區多策并舉,用好用活民生工程政策,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確保家庭困難的貧困大學生上得起學,喜圓寒門學子“大學夢”。
推行生源地助學貸款是一項惠民生、暖民心的民生工程,目的是讓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不會因為家庭困難而無力就學。潘集區的貧困大學生較多,為幫助他們完成學業,潘集區財政部門、教育部門、扶貧部門和銀行合作,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
“今天我來辦理了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每年給我8000元,不僅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更是解決了‘后顧之憂’!”潘集區學生資助大廳里,剛辦理完手續的孔怡婉喜上眉梢。
近年來,潘集區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項目扶助、多元投入”的貧困學生救助體系,通過獎、貸、助、補、減等多種形式對貧困學子進行資助,真正做到了使貧困學生應貸盡貸,確保寒門學子都能上得起大學。自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以來,潘集區累計發放資金3371.974萬元,受理合同5424筆,惠及學生2648人。
“自8月1日辦理(申請)以來,我們共為543人辦理了貸款,其中新入學學生112人,續貸生431人,貸款金額403萬元。”潘集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貸款工作,他們延長工作時間,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優質服務,確保每位大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為做好助學貸款發放工作,該區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態度,提前安排,認真謀劃,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助學貸款的知曉度。申請成功的學生,在校期間的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支付,畢業后的利息由學生和家長共同負擔,最長20年的還款期,減輕了申請助學貸款大學生的家庭負擔,消除了他們的擔憂。
“有了國家助學貸款,我才能順利完成本科學業,現在我考上了常州大學的研究生,此次來繼續辦理國家助學貸款,每年一萬元的貸款,可以解決我的學費、生活費,真是非常感謝……”對于田集街道楊圩社區的楊景紅來說,助學貸款不僅幫她完成了學業、改變命運,也讓她更加自信:“在今后的求學過程中,我將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來回報整個社會!”
(記者 柏松 通訊員 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