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區到鄉村,從街道到鄉鎮,潘集區文明創建工作破除陳規陋習,打造良好環境,樹立新風正氣——
文明創建,潘集在行動
仲秋時節,潘集區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升溫加壓,全區上下牢牢抓住文明建設的重點,由城區大環境到背街小巷,從城市向鄉鎮街道,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機制相結合,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樹立新風正氣,塑造潘集良好形象。
破而后立,主城區煥然一新
潘集區集中開展市容環境大整治,針對袁莊現實,統籌推進文明城區建設工作,在弱點難點問題上狠下功夫,多管齊下,重點打造長江路、黃山路、黃河路等樣板街。
區城管執法部門從8月10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截至8月22日依法取締城區占道經營、出店經營309處,規范167處,依法拆除沿街私搭亂建121處,面積4280平方米,袁莊城區占道經營、出店經營現象基本消除。
城管、交警、交通聯合開展袁莊城區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動,勸離占道車輛400余輛,規范車輛300余輛,依法處罰車輛46輛,街道寬度平均增加3米。整治占道洗車點12家,對42處戶外大型廣告進行安全檢查,切實消除全區范圍內大型戶外廣告的安全隱患。
對潘集區文明創建而言,有“破”的陣痛,也有“立”的美感。
潘集區通過“立”來展現文明創建帶來的全新生活格局,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1000萬元完成袁莊城區老舊小區范圍內的小街小巷改造任務。目前重點改建袁莊城區的五條小街小巷任務已基本完成,改造后的小街小巷內路平了、燈亮了、水暢了。
通過一系列整治活動的開展,城區道路潔凈、暢通、安全有序,消防車輛可以隨意出入。市民稱贊“袁莊城區現在好了,再也不會擁堵了,環境更美了。”
內外聯動,文明創建縱深推進
農村文明創建工作是城市文明創建的基石和外延,潘集區把迎接省級農村垃圾治理驗收與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結合起來,促進文明創建向縱深推進。
加強淮潘路和225省道周邊環境整治,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系列工程的開展,淮潘路兩旁綠樹成蔭。225省道周邊的幾十家煤矸石堆場和散狀物料堆場得到徹底整治,截至目前全區144家堆場得到有效整治,復墾復綠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潘集大地上由“黑”變“綠”的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快速推進。
持續開展大氣污染整治,從源頭上治理空氣污染,完成對30家非煤礦燃煤鍋爐的清潔能源改造工作;五家攪拌站企業已通過省級達標驗收;20家餐飲業飯店、賓館的油煙排放凈化裝置設備得到全部落實;6家露天燒烤頑疾得到根治。
大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建立健全全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實現全區11個鄉鎮(街道)、177個社區、村莊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全覆蓋,力爭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城鄉互動,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潘集區將城鄉文明創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結合,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健康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該區高度重視先進典型在文明創建活動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積極推薦候選人參加中國好人、安徽好人、淮南好人評選,給全社會樹立標桿,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鮮活典型,讓一個個真實、普通的故事,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深入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搭建文明創建平臺,讓各界群眾參與。“小手拉大手,文明創建齊步走”活動,唱響創建品牌;40名文明勸導員走上街頭,勸導行人和商販遵守文明公約;開設文明創建專題欄目《文明創建進行時》,發放文明創建《致市民公開信》;區四大班子領導和區直及鄉鎮機關干部冒酷熱,全員走上街頭,包保路段,與市民一起,打掃衛生,撿拾垃圾,鏟除小廣告,帶動全社會開展文明創建活動。
城鄉環境衛生、綠化、美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基礎設施與管理水平躍上新臺階,群眾生活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道路上,一個嶄新的潘集正在闊步前行。(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王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