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頭挖煤向抬頭織“云”轉型
淮南“大數據”晉升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人民網訊 “從生產與集聚,到組織與管理,從分析與發現,到應用與服務、IT基礎設施建設,淮南大數據在各環節均已布局數十家企業。”淮南市發改委主任沈斌告訴記者,淮南的大數據產業鏈日趨完整,發展潛力逐漸凸顯。
日前,記者在采訪時獲悉,淮南大數據產業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序列。自此,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插上騰飛的翅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打造支撐淮南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南市經濟增長過分依賴煤炭和電力,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淮南開始由大能源向大數據轉變。省委、省政府實施的“4105”行動計劃,更是賦予了淮南轉型發展新的使命。
從2013年的9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35.6億元,淮南市的大數據產業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99.7%。
中移動、科大訊飛、浙江大華、達實智能、圖聯科技等大數據相關企業300余家齊聚淮南。截至2015年,僅江淮云、智慧谷平臺就已累計注冊企業超165家,其中涉及大數據存儲企業5家,大數據生產應用企業約142家,大數據創意企業18家,直接帶動就業3000余人,帶動關聯就業1.2萬人。
2016年2月18日,時任安徽省省長李錦斌在淮南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培育大數據、江淮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此次,淮南大數據產業基地被列入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得到快速推進,對淮南市實現轉型發展,將起到劃時代意義。
集聚發展大數據產業,淮南目標清晰,定位明確:
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存儲中心、交易中心、應用和服務中心,加速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用3—5年時間,構建基本完善的產業發展體系和生態體系,形成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園區。
優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水力資源,獨特的電力保障,優良的發展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眾多IT企業的目光。
淮南市先后與國家信息中心、貴陽市政府、科大訊飛、中興通訊、達實智能、中關村數海數據資產評估中心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大數據項目。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綜合應用信息集成服務平臺、21世紀空間遙感信息平臺、淮南電子商務產業園、物流產業園、淮南文交平臺數據交易、中國能源大數據中心……在淮南,一個個龍頭企業處于產業鏈核心環節。
8大國家級創新平臺、7大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2家省級孵化器,為大數據基地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按照“235”產業發展方向,淮南市出臺了《關于大力培育主導產業促進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近20項政策措施,制定了《淮南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設立50億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對大數據產業予以重點扶持;市財政每年提供不低于3億元的財政支持;高新區(山南新區)每年提供不低于1億元的財政支持,為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鉚足了后勁。
氣象大數據中心、煤炭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智能制造產業園、江淮云、智慧谷、中移動數據中心、互聯網經濟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科技孵化器……
在淮南市高新區(山南新區),重點產業園布局合理,為戰新基地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到國家煤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從衛星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到江淮云產業平臺、淮南智慧谷。如今,淮南市高新區(山南新區)建成數個億元以上大數據項目,投入資金屢創新高。
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二期、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煤礦安全大數據中心……一個個項目穩步推進。
目前,淮南市在建億元以上大數據項目此起彼伏,投資項目包含大數據產生、采集、存儲、處理分析、評估、交易、應用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為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淮南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北京龍科安徽大數據交易中心、湖北彩誠互聯網經濟產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一個個項目開工建設。
2016年,淮南市高新區(山南新區)新開工大數據項目20個,投入資金的不斷增加,正持續壯大產業實力。
面對轉型需求,淮南大數據產業勿用揚鞭自奮蹄!當前,淮南正以招商引資為龍頭,不斷推進項目引進,不斷促進項目落地,籌劃引進項目包含大數據存儲、應用等產業領域,將進一步完善淮南市大數據產業鏈,形成完善的大數據生態圈,推動大數據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