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騎走”不愿“騎回”
這些小區門前公共自行車“緊缺”
“公共自行車自開通以來大大地便捷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可因為車輛投放不足,加上我們這里特殊地形,導致小區門口經常看不到一輛公共自行車,出行也受到了影響,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忙解決一下這個問題。”近日,家住泉山湖小區的劉先生致電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反映其在出行上遇到的困擾。
據劉先生介紹,他是前年入住泉山湖小區的,因為單位在泉山附近,所以一直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但公交車畢竟是有時間點的,如果錯過了這個班次,等待下班車的時間就有點長,尤其是在上班時段,出行不是很方便。去年,隨著公共自行車系統在全市的投入與安裝,劉先生發現小區門口與單位門口均設有存取點,因為兩地距離不是很遠,如果騎車上下班也就只需10多分鐘,這可比坐公交車方便又快捷多了,因此,在公共自行車辦卡的首日,他就去辦卡點辦了一張租車卡。而公共自行車正式開通后,劉先生也開始了自己的“騎行”生活。
可沒過多長時間,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早晨上班如果不走早點,自行車樁上一輛自行車都沒有,下午上班也是如此。”劉先生說,不僅上班點自行車“緊缺”,就連下班時從車樁旁走過,也難看到一輛公共自行車。“后來我詢問了附近的鄰居和朋友,發現不只我一人遇到這個問題,他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劉先生說,他和朋友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公共自行車投放不足,投放量大約只有車樁數的一半多;二是因為泉山湖到泉山是一段下坡路,很多市民只愿從小區門前把車騎走,沿著下坡一路下行;而回程的道路卻是一段上坡路,騎車比較費勁,很多市民大多選擇坐公交車或步行回來。
無獨有偶,住在壹代城的陳女士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陳女士說,為了能騎到自行車,她一般都會早早地出門,雖然每天大約提前半個小時到單位,可也比走遲騎不到自行車強。而陳女士的出行方式也驗證了劉先生的猜測,因為上坡路難騎,她一般都是上班時把車騎到單位門口存放起來,然后下班坐公交車回家。
在采訪中,劉先生和陳女士都希望公共自行車的管理方能重視他們這幾個小區存在的出行問題,多投放一些自行車,并加強日常調度,尤其是早晨和下午上班這兩個時間段,讓這幾個小區門口的自行車不再“緊缺”,附近的居民有車可騎。
帶著市民反映的這個問題,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聯系了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他們在日常監控和巡查中也發現了泉山湖、壹代城以及金山花園等幾個小區門口出現的問題,但還未接到市民有關這幾處自行車“緊缺”的反映。目前他們的自行車數量不足,難以對這幾處存取點加大投入量,而日常調度也是針對全市所有存取點而進行的。對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提出的問題,這位負責人表示她會反映給公司,加強對這幾處存取點的調度,方便市民“騎行”上下班。
(記者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