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里可有讀書郎,四看家中勞力強不強。”在鳳臺縣岳張集鎮,人們把貧困戶的標準編成了順口溜,通過這4個方面看貧困戶是否達到建檔立卡的要求。而在湯莊村,村干部通過特色養殖補貼貧困戶,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精準扶貧路。
據湯莊村黨支部書記李玉儉介紹,該村2016年才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到今年還有15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去年10月,作為對口扶持單位的市國土資源局籌集資金10萬元,作為村里的脫貧啟動資金,圍繞這錢如何用,村干部也是絞盡了腦汁。村干部靳學勤懂得養殖技術,村里最后決定用這筆錢購買了14頭牛、36只羊給予其集中養殖,年底給貧困戶進行分紅。村里對貧困戶進行了等級劃分,一般貧困戶為一等,低保貧困戶為二等,五保貧困戶為三等,到了年底分別領取100、200、300元的分紅。靳學勤和村里簽訂了5年的合同,從2017年開始給予貧困戶進行分紅。李玉儉說,從2018年開始,如果盈利,每年將在原有基礎上,各增加100元;如果虧損則按照之前的標準執行,直至5年期滿。5年后將根據養殖情況,重新簽訂合同。
李玉儉表示,村里除了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進行扶貧外,還通過光伏發電、產業扶持進行精準扶貧。此外,市國土資源局和縣財政還籌集資金對村部進行改造,并在村里修建防滲渠、道路、路燈等基礎設施。2016年底,村里為了方便村民辦事,在村部成立了湯莊村便民服務中心,集中為村民辦理計劃生育、社保民政等事宜,提高辦事效率,方便村民。
(記者 李舒韻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