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育部門認真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把政策交到群眾手中,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2017年,此項教育民生工程在全省績效考評中取得100分的好成績,獲全省第一名——讀書為重 民生為上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這是清代嘉慶年間禮部尚書姚文田自題書房的對聯。
讀書之所以被列為“第一等好事”,是因為它是使人獲得知識與修煉品格的唯一途徑,而擁有豐富知識和健全人格的人才能不斷成長、成熟,并憑借自己的求索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
多年來,淮南教育人深諳此道并為之創新實踐,推進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工作,努力讓孩子們有學上,有書讀,讓這“第一等好事”進入了千家萬戶。
今年年初,安徽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全省16個市和2個直管縣的2017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工作進行績效考核。我市得分100分,獲全省第一名。
“讀聽說寫”法讓“第一等好事”人人都知曉
尊敬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您好!今年淮南市實施的教育民生工程主要內容如下,請閱知。
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免費提供簿本,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
……,……
每年,市教育局都向全市群眾下發《告知教育民生工程一封信》。其中,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內容豁然在目。內容僅有42字,簡明易懂,讓群眾讀罷就可知曉自己家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哪些“教育特權”。
2017年,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對義保工程的知曉率,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市教育局在抓好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的同時,還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出了一套“讀聽說寫”法。
——人人讀。市教育局將義保政策印在彩色新年掛歷、抽紙和學生作業本上,免費發放到學生手里。
——主動聽。市、縣區教育局安排專人對義務教育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享受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學生家庭進行回訪;聽取受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匯總,及時反饋。
——廣泛說。市、縣區教育局組織人員深入鄉鎮和社區向群眾面對面地說清義保政策、內容和工作措施。
——明白寫。教育局聯合淮南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新華杯’義保政策助我成長”書法比賽活動。市教育局還在教育信息網上專門開設教育民生欄,及時將民生信息在網站上發布。
“強實細嚴”法讓“第一等好事”人人都滿意
劉同學是淮南七中的一名初中生,記者到達她家時,天色已暗,但家里并沒有開燈,劉同學的媽媽借著窗外夕陽的余光準備晚飯。父親生病,劉同學的媽媽已經在家和醫院之間奔波了整整一天。對于記者的突然來到,她沒有一絲不悅。一談到義保政策,她立刻激動難抑:“那是太好了!孩子爸爸生病多年,用盡了家里積蓄,女兒享受到這項政策,上學是不成問題呀!我現在真的感到非常滿足。”這個15歲孩子的母親以對“滿足”的最單純也最實在的詮釋,表達了對義保的感激。
劉同學一家所表達的喜悅,不僅僅是城市困難家庭享受到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改革成果的感受,更是全市教育民生工程的一個縮影。她的喜悅,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喜悅,而是全市數十萬個家庭流露出的喜悅。采訪中,市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2017年,淮南市及各縣區財政嚴格按照預算落實公用經費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配套資金。共撥付公用經費25541.96萬元,完成目標任務100.3%;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1304.84萬元,完成目標的106.16%;農村校舍維修165個項目全部完工,維修改造面積165081平方米,完成投資6070萬元。
2017年,市教育局精心組織實施,在“強、實、細、嚴”上下功夫,使義保政策如縷縷暖陽,照耀在孩子們的身上,溫暖著學子和家長的心田。
——強制度。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印發〈淮南市2017年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淮南市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淮南市特殊教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淮南市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等,通過各項規定制度密集出臺,進一步明確目標,強化責任。
——實調度,市教育局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督察工作方案》、《淮南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績效考核辦法》等文件下發至各縣區教育主管部門和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并簽訂目標責任書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惠民到戶。
——細規范。對各縣區、學校的工作負責人、經辦人進行業務培訓,規范辦理程序。
——嚴管理。市教育局堅持督、查并舉,春、秋學期各開展一次定期檢查,同時進行不定期檢查。督查各縣區和全部市直學校,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并限期整改。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2017年,受益群眾對義保政策的實施,滿意度達100%。我市真正實現了“把政策交到群眾手中,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記者 張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