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堅持內外兼修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既構建城市之“形”,更塑造城市之“魂”——文明創建,涵養“大通氣質”
“三八節”前夕,九龍崗鎮召開“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表彰大會,洛河鎮開展“好媳婦”評選活動,傳播和諧家風正能量,涵養社會文明新風尚。
因為工作關系,市民李曉經常來往于上窯鎮。2017年以來,他發現上窯鎮域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于是用相機拍下了一組照片。記者從中挑選了兩張:第一張照片拍攝于2017年初,新武路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第二張照片拍攝于2018年初,新武路占道經營等亂象不見了,道路暢通、秩序井然。
兩個事例看變化,彰顯大通文明創建成效。2017年以來,大通區堅持內外兼修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助力淮南成功創建第四屆安徽省文明城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文明創建,描摹大通底色,涵養大通氣質。
構建城市之“形”——文明創建描摹大通底色
上窯鎮是大通區的“東大門”,也是淮南市的“東大門”。
為擦亮“東大門”形象,大通區堅持凈化、綠化、美化整體推進,再塑“美麗上窯”新形象。實施環境凈化工程,對206國道、新武路、中心街、沿湖路等地段進行集中整治,拆除亂搭亂建和違法建筑,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占道經營、墻體亂貼亂畫、空中線路凌亂等不文明現象。實施環境美化工程,整治沿街店鋪廣告牌,新廣告牌統一寬度、統一色彩,注重與周邊建筑色彩相協調。實施環境綠化工程,在高塘湖岸邊栽植垂柳,在沿街商業門店前修建花壇,在206國道旁修建綠化帶,讓綠色扮美上窯。
上窯環境之變,折射大通文明創建成效。該區堅持一體化推進城鄉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攻堅行動,打響了一個又一個戰役:整治洛河小街環境,整治大通街道民主西路及居仁村環境,整治孔店鄉環境,整治大通街道金豐易居、瀚城小區周邊環境……一個又一個戰役之后,大通變得更干凈、更美麗,綠樹成蔭,道路暢通,描摹出“東大門”的美麗底色。
為確保整治成果“不反彈、不滑坡”,該區建立了“四個一”工作機制,即每月一次第三方機構測評找出問題,每月一次問題交辦會議,每月一次問題整改督辦會議,每月一次獎懲兌現會議,推動環境整治工作步入常態化。
塑造城市之“魂”——文明創建涵養大通氣質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志愿者是文明創建的一道風景線。為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大通區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在十字路口、小街小巷,經常能遇見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
在公交車站,群眾自覺排隊,秩序井然;在街頭十字路口,紅燈停綠燈行,人車禮讓;衛生、綠化、秩序“門前三包”:把馬路讓出來,把垃圾裝起來,把門前包起來;向小街小巷延伸、向居民小區延伸、向集貿市場延伸、向企事業單位內部延伸,創建帶來新氣象。
文明創建大格局的形成,帶來的是“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的轉變,背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力支撐。
大通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精神文明建設、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大力開展“節日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知榮辱、講道德、鑄誠信”“愛國、敬業、法制”等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大力開展“四德教育”活動,在各行各業注重加強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主要內容的“四德”建設,廣泛開展“人民公仆教育”“文明誠信”“文明交通”“文明經營”“文明施工”等專題系列活動,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行為道德規范。同時,廣泛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鎮村”創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基層延伸,目前全區共有省級文明單位3家、市級文明單位(標兵)28家、區級文明單位10家,轄區內申報市級文明單位的企事業單位20多家。學雷鋒,做雷鋒。“志愿者服務支隊”“文明創建騎行隊”“城管志愿者協會”等一批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蓬勃發展,共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10多次,傳承永不褪色的雷鋒精神。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文明創建行動,凝聚文明力量,內化為城市之魂!如今,全民“創城”已成為大通干群的自覺行動,呈現的是“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涵養的是甘于奉獻、爭光添彩的“精氣神”。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