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把抓發展落實到抓招商、抓項目、優環境上,增投資、穩增長、促轉型——奮楫爭先,聚力高質量發展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節。
4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洞山東路南側的淮南市快遞物流產業園,看到了“春”的景象:在一家快遞企業庫房內,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分揀包裹。“目前,已有8家快遞企業、3家物流企業和1家倉配一體化企業入駐,初具規模。”產業園負責人告訴記者,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5億元以上,總占地143畝,可帶動就業人數2500人以上,年營業收入2億元以上,每年繳納稅收1000萬元以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大通區強化落細落準落實的工作理念,把抓發展落實到抓招商、抓項目、優環境上,增投資、穩增長、促轉型,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商貿物流基地、綠色農產品基地、宜居宜業宜游基地。
抓招商,引來源頭活水
招商是發展第一要事。
2017年是大通區招商引資落地見效的一年。全年共簽約落地智能裝備制造、小胡鴨食品加工、瑞通西服等重大項目13個,引進內資48.9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3.9%;省外億元項目資金28.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4.4%,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8年是大通區招商引資繼續發力的一年,鎖定了“全年引進億元以上省外資金26億元、5000萬元以上新開工工業項目11個”的目標。
目標在前,路在腳下。大通區以“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為抓手,突出全民招商,建立了獎懲分明的激勵考核機制,激發了全區干部職工的招商激情。作為招商主陣地,大通工業新區既加強對LNG、東辰產業園、新型動力電池產業園等項目的持續跟蹤對接,又依托富華服飾、高端西服等項目引領,利用服裝產業園廠房建設和發展前景,打造萬人集聚服裝產業基地。此外,注重內部挖潛,引導朝陽商貿、鵬輝工貿、金鐘科技、長淮機點、創立煤機、六信電控6家企業合作重組及轉型發展,激活企業發展新活力。
抓項目,涵養發展新動能
項目是發展的載體。
2017年,大通區項目建設開花結果。窯河漁場漁光互補一期、順發澤潤園二期、宜居東方城、胡圩A組團等一批項目基本竣工,全區圍繞機械制造、舊城改造、現代農業、商貿旅游等領域,謀劃建立了總投資480億元的項目庫,排定年度重點實施的億元以上項目35個,累計完成投資65.6億元。
謀項目,就是謀發展。2018年以來,大通區以“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為抓手,已謀劃建立總投資規模達500億元的區級項目庫,重點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裝備制造、智能服飾加工、健康養老等產業,精心編排億元以上項目47個,總投資380多億。
抓項目,注重落地生根。該區成立了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指揮部,堅持每周召開一次調度會,重點對在建重大項目、征地拆遷、招商引資、保障房等工作進行專題調度。實施重點項目區級領導包保責任制,每個項目明確一名區領導具體負責跟蹤督辦,全力推動項目前期規劃設計、手續報批、資金來源、征地拆遷等工作落實。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對重點項目堅持每天早上7:30召開工地例會,全力推進。
優環境,擦亮金字招牌
環境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金字招牌。大通區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為企業發展助力。
優環境,從做強園區平臺入手。該區堅持以打造百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為目標,加快大通工業新區二期擴容進程,啟動了四期規劃建設,同步完善了道路、水電、燃氣、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促進大通工業新區與市經開區無縫對接、融合發展,提升園區發展品質和平臺承載力,加快智能裝備制造、智能服裝加工等特色產業集聚園區,今年力爭新增園區擴容面積300畝以上,入園企業10家以上,完成重大項目投資5億元以上。
優環境,通過降成本加分。堅持土地、政策、資金向優質項目和企業傾斜,大力開展“‘四送一服’雙百工程”,千方百計幫扶項目企業解決用地難、審批難、融資難等問題,先后幫助長淮機電等8家企業爭取省市專項扶持資金和貸款貼息資金640多萬元,兌現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補貼等各類獎勵3200萬元。幫扶富華服飾、德瑞化工、泰隆機械分別申報納入工信部2017年度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企業。支持設立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互幫互濟過橋基金,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大力開展政銀擔合作,全面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激活實體經濟發展活力。
抓招商、抓項目、優環境,涵養發展新動能。據悉,今年1至2月,全區共引進內資5.1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5.9%;引進億元以上省外資金3.9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5%。全區94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33.3%;57家戰新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11.7億元,增長72.2%。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