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微心愿,想貸款買幾頭牛,搞養殖致富。”在壽縣窯口鎮賈廟村第十一互助組的“談心會”上,貧困戶馬新奎提出了自己的“微心愿”。
連日來,窯口鎮通過在貧困戶中開展“一個微心愿、一個微建議,一個微視頻,一個微典型”的“四個一”豐富“互動、互學、互幫、互比、互促”活動內涵。
了解微心愿,提出微建議
“通過一段時間的活動開展,加強貧困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打破‘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做到互通有無、彼此了解,形成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新氣象。”窯口鎮副鎮長江雪告訴我們,但有些“談心會”只局限于閑聊天,沒有實質性效果。針對這一問題,窯口鎮提出幫扶人指導“五互”活動,鼓勵貧困戶提出“微心愿”,幫扶人再針對性地提出“微建議”。
“‘微心愿’其實就是貧困戶發展生產的目標,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完成。”幫扶責任人李靜了解到馬新奎的心愿后,一方面提出“要馬上上報自身發展項目,向本村的養牛大戶學習技術。”的“微建議”,一方面馬上聯系相關部門落實這項幫扶措施,促使他盡早達成“微心愿”。
很快,李靜為馬新奎聯系上了本村的另一名貧困戶——祝應武。他是窯口鎮在脫貧攻堅中涌現的“微典型”。
拍下微視頻,涌現微典型
祝應武是典型的因病致貧。賈廟村兩委通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公示等環節于2015年10月確定祝應武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并享受低保待遇。經過征求意見,幫扶干部與祝應武制定了兩項產業發展的路子:一是立足自己家中的12.62畝土地在加上流轉親朋的土地共20余畝,種好糧食,保障全家的生活;二是金融扶貧貸款2萬元,利用房前空地搭建牛棚養牛,并申請扶貧項目補貼,實現由脫貧向致富轉變。2017年12月,經過國家第三方評估,祝應武順利實現脫貧。2018年,祝應武被評為全縣“最佳脫貧示范戶”,受到表彰。
在“五互”活動中,祝應武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典型經驗受到很多貧困戶的夸贊,貧困戶爭相向他學習。
祝應武了解了馬新奎的心愿后,主動教授他養牛知識。沒多久,馬新奎用“金融扶貧”貸款買了三頭牛犢,現如今在祝應武的幫助下,這三頭小牛茁壯成長。細心的李靜把這個主動學習、耐心教授的過程拍成了“微視頻”,準備在“遠教廣場”播放,教育更多的貧困戶,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在窯口鎮以“四個一”微載體的 “五互”活動中,貧困戶通過互相交流,分享技術信息、脫貧經驗,確保各項脫貧攻堅政策落地,增強貧困戶脫貧意愿和脫貧能力,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形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新局面。窯口鎮窯口街道貧困戶鮑繼云收入來源狹窄,在“互助組”的活動中就提出想找一份穩定工作的“微心愿”。當場,貧困戶王幸就為她聯系了自己務工的瓦埠湖農業開發示范區一家合作社,第二天,鮑繼云就跟著王幸一起上班,實現了穩定就業。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克貧困。窯口鎮巧借“四個一”豐富“五互”活動內涵,實現脫貧由“輸血”轉變為“造血”,形成彼此關愛、互幫互助的脫貧攻堅新氛圍。
(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