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紀實
一座城,該有怎樣的底色,才能映襯出色彩斑斕的圖景?
一座城,該有怎樣的氣質,才能與眾不同、別有韻味?
淮南市田家庵區,給出了兩個字的答案——“文明”。
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全區干部群眾攜手同向,對照文明城市坐標,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征程上不懈努力,以多年持之以恒的韌勁和執著,合力唱響一首城市“文明之歌”。
機制發力:齊創共建力度大
“全國文明城市”是對一座城市整體實力、內在魅力和發展活力的科學評價,是反映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全能指標”。區委、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提升城市品質能級的首要任務。
基于這一認識,從狠抓環境整治,到城鄉一體化文明構建,再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位……多年來,區領導班子一屆接著一屆干、一棒接著一棒傳,將文明城市創建一次次推向新境界。
今年,是田家庵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之年,黨委主導、政府主體、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更是將全區干部群眾擰成了一股繩。創新推行“路長”、“街巷長”制度,對龍湖路、淮河大道等25條主次干道466條小街小巷進行集中整治,統籌推進“萬名文明志愿者共創文明城”集中行動,打通創城“最后一公里”;健全督評考核問責體系,堅持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半月調度點評工作制度,對各社區實行“一月一考評”、“一天一督查”,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黨員干部進行問責、通報,倒逼種好文明創建“責任田”。
黨政機關里,街道社區里,車站市場里……每一處都成了文明城市創建的主戰場,每個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主人翁,田家庵區文明創建氛圍愈加濃厚、底氣更足。
整治環境:塑造城市的靚麗“面孔”
環境是一個城市的“臉面”。
針對創城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今年田家庵區堅持對癥施策、逐項攻堅,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恒心和決心,切實拔除一批頑瘴痼疾。
老舊小區加速推進、小街小巷全面整治、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城市管理水平加速大提升……區政府將分步驟、分階段逐批整修整治,讓其成為城區堅實的“里子”、鮮亮的“面子”。
短短半年時間,這場捍衛美麗家園、全民共同參與的文明創建攻堅行動,讓田家庵區城鄉環境變得整潔了,有序了,也更加美麗了。
厚植文明:涵養城市精神沃土
文明,是一個城市的內在靈魂。如何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養,是擺在區委、區政府面前必須要解決的難題。田家庵區從宣傳入手,引導市民逐步形成文明好習慣。
為使文明創建知曉于千家萬戶,市民自覺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的宏大實踐,田家庵區印發數萬份宣傳資料,希望廣大市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共建美好家園!
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個角落都傳播文明。行走在田家庵區,經常能看到包含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內容的文化長廊。街頭巷尾、公園綠地、高速路口也都隨處可見精心制作的公益廣告、景觀小品,以多種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城市的未來,取決于生活在這里的每個人!澳悴黄椒,田家庵區便偉大;你不冷漠,田家庵區便溫暖”……截至目前,全區成立志愿服務隊伍近200支,注冊志愿者5萬余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送上溫暖。
道德模范能夠帶動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在田家庵,也不缺少這樣的力量——關愛孤獨癥患者的黃薇、21年堅守老宅只為還債的姚多保、20年堅持拾金不昧的常守娥……2017年以來,田家庵區推薦當選中國好人及提名3人。同時,評選田家庵好人20名,推薦當選安徽好人及提名6人、淮南好人10人、市第五屆道德模范6人。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這些身邊的道德模范和先進典型,為田家庵平添了無限魅力,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創建為民: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文明城市創建,主體在民,根基在民,血脈在民。多年來,田家庵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創建成果,更多享受到創建實惠。
在這里,養老、醫療、教育、文化等每一項民生工程讓老百姓的“民生紅利”越積越多: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就業技能培訓、貧困殘疾人救助與康復、公共文化場館開放……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不勝枚舉,溫暖民心。
目前,民生支出已占到全區財政的 25%以上,全區累計實施省、市、區惠民項目達30多項。一再拉長的“民生清單”,不斷增加著市民的幸福感,也成為文明城市創建最好的注解。
文明擁有改變城市的力量。這種力量,“日用而不覺”;這種力量,讓田家庵每天都不一樣。我們期待,這種力量源源不斷,成為建設現代煤城的不竭動力。(安徽經濟報記者 陳大眾)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