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菜市場雖然市井味很濃,但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個縮影。
國慶期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關店改造后,位于田家庵區金家嶺路的老龍眼菜市場重新開門迎客,周邊居民欣喜地發現,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服務水平,市場都有了新升級。
10月9日上午,記者在老龍眼菜市場看到,在8000余平方米的菜市場內,地面統一鋪設瓷磚,光線仿若超市般明亮,集成吊頂減少了噪音發散,水果、豆制品、蔬菜、冷凍、肉食、水產、活禽、熟食等功能區域齊備,水產區增設玻璃擋板、修建統一下水明渠防止污水亂濺,活禽區實行宰殺、交易分離,所有經營臺面寬敞整潔,保潔人員實時清掃環境衛生……
今天的老龍眼菜市場,“光線暗”“通風差”“地面臟”“污水橫流”的固有菜市場印象已不復存在,經過“標準化”的改造,“干凈多了”“整齊多了”“舒服多了”……成了許多居民對菜市場的新評價。家住山水龍城的張阿姨現在可高興逛菜市場了:“沒想到改造后的菜市場變得這么寬敞明亮,買菜就像逛商場,沒事就來轉轉,看著都舒心。”
老龍眼菜市場的華麗轉身源于我市標準化市場建設項目,源于該市場長期以來不斷升級改造,一步步向著“標準化”的定義挺進。今天的老龍眼菜市場,毋庸置疑是我市室內標準化水平最高,軟硬件水平最高的菜市場。
老龍眼菜市場的“標準化”之路經歷了幾個關鍵時段。
該市場2011年被納入淮南市78個標準化市場建設項目之一,礦業集團8個標準化市場建設任務之一。市場由淮礦地產于2012年底建設完成通過驗收,12月與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簽訂市場租賃合同。2013年1月8日辦理移交手續。
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接手市場后,著手啟動對老龍眼市場內部裝修工程的各項準備工作。裝修工程于2013年9月15日正式開工,工期4個月,工程總投資6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市場攤位、市場供水及排水系統、市場地面貼磚、市場商鋪、市場照明燈箱、市場監控系統、市場背景音樂、市場消防設施設備、市場門頭等。市場基本按照商務部室內標準化市場建設要求進行設計施工,擬打造淮南市室內標準化市場的典范。
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服務廣大市民的公共設施,老龍眼菜市場的一些設施設備近兩年來不同程度地出現老化損壞,購物環境亟待改善,市場急需提檔升級。
小小菜市場,關乎大民生。今年,我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潮風起云涌,市商務局高度重視老龍眼菜市場的建設,決心加大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菜市場,打造成淮南市的“亮點”工程。
依據《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淮南市城區菜市場改造升級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淮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八大提升行動”方案》,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按照市商務局統一部署,吸納相關單位意見,對老龍眼菜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工程于2018年7月26日開工,9月26日完工,工期二個月。
本次改造內容包括:菜市場整體吊頂,安裝照明系統;整修島嶼式攤位,增設供電供水及排水設施;改造升級水產區、素食區、活禽區商鋪;調整上下鋼制樓梯;維修市場貼磚路面;維修公共衛生間;增設監控設施;改造市場門頭及市場外排水設施等等,工程造價290萬元。
改造后的老龍眼菜市場帶來的是購物環境和服務品質的雙重提升。在眾多服務項目中,聚合掃碼支付和食品快速檢測備受市民稱道。
市場改進了結算方式,每個攤位獨立結算,支持現金、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與通商銀行合作,實行T+0模式,費用即時到賬,在方便市民購物的同時也滿足了經營戶的需求。食品快速檢測所有設備全部升級換代,除了顧客主動要求之外,每天專業的檢驗人員會主動對市場內所有的菜品進行抽檢,檢驗結果第一時間在市場內公示,保證市民買的放心。
菜市場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標準化菜市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越來越多新型的標準化菜市場的興建和改造,人們菜籃子里的品種將更加豐富,買菜的過程將更加便捷舒服。(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