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強化出租車管理助推文明創建
出租車是城市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也是城市的文明流動窗口,出租車行業的面貌體現了城市的基本素質。自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市交通運管部門針對出租車行業存在車輛營運標識不全、車容車貌不整、駕駛員文明服務意識差等問題,在第三方月度測評排名后三位的狀況下,認真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標準精準發力,補齊行業創建短板,擦亮城市“流動名片”,在近期的第三方月度測評中取得排名第三的良好成績。
營造和諧環境 提升人員素質
市交通運管部門在開展出租車行業文明創建工作中有效利用微信建立淮南市出租車行業溝通交流群,運管執法人員通過微信群與出租車駕駛員平等對話,暢通駕駛員訴求渠道,及時掌握駕駛員思想動態,聽取有關創城建議意見,依法依規解決駕駛員反映的各類問題。同時結合創城工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確保駕駛員第一時間掌握創城動態,公開行業好人好事和違法違規行為,弘揚行業正能量,曝光典型案例,引導駕駛員規范經營,文明服務。為發揮出租車窗口創城宣傳作用,市運管處在市區巡游出租車頂燈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爭創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弘揚良好家風、保護未成年人等宣傳標語,大力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引導駕駛員樹立“美麗淮南是我家,文明創建靠大家”的創城意識。
9月份,市運管處編印了《淮南市出租車駕駛員文明創建培訓教材》和3套出租車駕駛員文明創建培訓測試卷,組織各出租車公司制定在崗出租車駕駛員培訓計劃,開展全員輪訓活動。輪訓重點從出租車駕駛員職業道德規范、文明禮儀、安全行車、文明誠信服務、規范經營等方面進行培訓,著重宣講使用文明用語、規范擺放服務監督卡,主動出具發票的重要作用。培訓中堅持做到不走過場、不漏一人,對未參加培訓的,不得上崗。4000余名駕駛員參加培訓并通過測試。
規范車容車貌 外塑行業形象
為改變出租車車容車貌差的突出問題,市運管處聯合公安交警、城管部門印發《關于開展出租車張貼各類商業廣告專項整治行動的通告》,組織力量清除市區出租車后擋風玻璃張貼商業廣告2500余條,發動出租車公司、出租車駕駛員自查自糾,主動清除出租車個性化車貼和未經審批的“**車隊”標識。統一印制出租車新版營運標識,制定實施方案,發布張貼指南,組織出租車公司、坐墊套保潔點、頂燈維修廠家加班加點為市區目前在營的2860輛出租車免費更換原出租車頂燈淮南TAXI標識,在頂燈兩側張貼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在左后門、右后門三角玻璃上張貼運價標準,在車內駕駛臺左側張貼出租車行業服務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城公益宣傳標語、禁煙標識、監督電話等,讓廣大駕駛員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業創建要求并自覺踐行,讓廣大乘客了解我市文明創建,爭做道德守禮好市民。同時,為規范出租車駕駛員服務行為,在駕駛室右側車門A柱上張貼出租車行業“創城標準”明白卡,要求駕駛員按照“創城標準”明白卡自覺使用文明用語,規范經營、熱情服務,主動出具發票,主動宣傳淮南,支持創城。強化出租車衛生保潔,要求出租車駕駛員定期更換坐墊套、清洗車輛,保持車容車貌整潔。
開展專項整治 凈化市場環境
針對出租車駕駛員關心的“黑車”非法運營現象,市運管處主動作為,針對“黑車”運行特點,破除八小時內“打黑”規律,組織執法人員實行錯峰執法、便衣偵查、蹲點守候、定點查處等方法,加大對主城區重點路段、重點區域的“黑車”打擊力度,并通過出租車行業微信群、企業駕駛員微信群向廣大出租車駕駛員定期發布打黑動態。在查處出租車駕駛員關心的皖DT3D88號高仿出租車中,市運管處通過多日摸排確定該車運行規律,通過在學院路商貿西門路段1個小時布控和蹲點守候,跟蹤收集證據,一舉查獲該車,出租車駕駛員拍手稱快。今年我市共查處涉嫌非法營運車輛432臺。
弘揚行業正能量 倡導文明新風尚
近期,市交通運管部門組織召開吾悅廣場杯2018“文明的士之星”評選活動新聞發布會,啟動評選活動,在出租車行業內逐步打造趕學比超、爭創一流服務、展現窗口形象的競賽氛圍。充分發揮微信傳播推送作用,建立“運管百姓服務臺”發布出租車行業好人好事、失物招領等,自10月26日評選活動啟動以來,出租車駕駛員送還(上交)失物15件。聯合相關部門在高考期間,組織539輛出租車開展“愛心送考”公益活動,免費接送考生。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出租車行業雷鋒車隊、紅十字會好司機志愿服務隊、908愛心車隊開展敬老助殘愛幼公益活動,自覺主動爭做志愿者,展現行業形象。弘揚行業正能量,對拾金不昧、無私奉獻、扶危救困、助人為樂的駕駛員給予服務質量誠信考核加分和通報表揚。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涌現駕駛員拾金不昧、扶危救困等好人好事200件。
下一步,市運管處表示將以“文明的士之星”評選活動為契機,引導行業新風,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全力打造出租車行業新形象;強化與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門聯動,加強日常監管,加大創建力度,將出租車行業文明創建工作貫穿于一年365天。(記者 張鵬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