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集區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昔日臟亂差的泥河岸邊,正在蛻變成生態公園,前來休閑的市民贊不絕口;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經過“整治美容”,和暗臟臭說再見,居民笑容燦爛;一名名網格員走街串巷,職能部門上門“跑腿”,在基層一線化解居民煩心事兒……在潘集區,文明創建,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在潘集區,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可謂是內外兼修,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
民生為本 打造幸福潘集
11月12日上午,潘集區黃山路農貿市場,車輛停放有序,地面干凈清爽,環境寬敞明亮,買菜市民絡繹不絕。“菜市場變化太大了,以前又臟又臭,現在買菜就像逛超市。”老潘集聶朋淑為市場改造后的舒適便利豎起大拇指。
市民的痛點就是改造的起點。為了告別臟亂差,潘集區制定“八大提升行動方案”,努力打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的人居環境,使城鄉環境面貌進一步改觀,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得到迅速提升,城市形象更加靚麗,給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守以民為本的思想,是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變初心。為此,潘集區統籌實施小街小巷改造、水體整治、城區道路、文化科普設施、環衛設施、農貿市場改造等惠民工程,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筑牢民生“里子”,撐起城市“面子”,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
“以前這里可都是‘空中蜘蛛網’,路過這幾個路口不注意就會被掉落的線纜刮到,安全隱患常常存在。”住在田集街道的市民劉大姐感慨:現在“空中蜘蛛網”再也不見了,每天接送孩子也不用再擔心了。“創城”工作開始后,潘集區針對主次干道的空中線纜情況,分片推進、集中整治,城區8條主干道線纜整治工作已接近尾聲。
“繡花”功夫 打造精細潘集
文明創建不僅是個宏大主題,還是一場持久戰。潘集區嚴格對照標準,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潘集區建立了領導掛點、單位包點的工作機制,把11個鎮和街道作為創建主體,將創建指標精確分解,落實到每一級黨組織、每一個“一把手”,實現無遺漏、無盲點、無縫隙的領導主體責任全覆蓋。在“創城”作戰圖里:文化服務中心、酒店、賓館、汽車站等都被一一標注,每個專項工作都有著精細的行動路徑圖:
通過完善道路橋梁、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加快社區市場、公交車停靠點、公廁改造提升等民生項目實施,潘集區全力夯實文明城市創建基礎。
通過加強城市交通管理,規范車輛停放秩序,深入開展牌匾廣告綜合治理,嚴查亂張貼、亂涂寫、亂設廣告牌等不文明行為,潘集區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通過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開展“八亂一差”問題整治,切實解決公共場所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潘集區全力營造文明整潔的城市環境。
通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潘集區不斷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文明引領 打造溫暖潘集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也是城市精神的塑造過程。如今在潘集區,文明之花正在努力綻放。
潘集區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創建活動,把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創建工作的各個環節、融入市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大力弘揚善行義舉社會正能量,激發市民向上向善向美,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一位是10年如一日以村為家謀發展、罹患癌癥仍一心為民解憂愁的村委會主任許克素,一位是用殘疾的身體、23年養育侄兒侄女成才的許圣杰。在潘集區,祁集鎮許崗村兩位中國好人的先進事跡被廣為傳頌,將文明融入日常,讓點滴折射光亮。
在主干道周圍開展環境整治,在養老院開展巾幗敬老活動,在移風易俗的活動現場……遇見美好,溫暖同行。精神文明建設重在建設、貴在堅持,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也是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過程。據統計,全區7個志愿者服務隊,3.6萬名志愿者,活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開展文明勸導、交通疏導,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生力軍。潘集區正創新宣傳方式,將文明創建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學校、企業和村鎮,并將文明創建覆蓋到日常工作的全領域和平常生活的全過程。
內外兼修,久久為功,美麗潘集迎面而來。經過扎實的文明創建洗禮,潘集區城鄉面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門戶立面、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市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