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是改革開放第9個年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全國推行投資體制改革,將中央財政撥款改為招投標低息貸款(簡稱“撥改貸”),首先在全國輕紡出口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上先行試點。上面不再是隨便的拍腦袋,下面也不是坐等靠天收。不管國營、集體或鄉鎮企業,不論大廠小廠或街道工廠,能否獲得投資,既要憑投資省、見效快、效益好的建設項目,又要靠敢競爭、善拼搏、會打擂的奪標能力。奪標的企業可獲得國家“點對點”的專項低息貸款,還可獲得配套“三大材(鋼筋、木材、水泥)”的寶貴指標,國家、省級進出口公司也將優先安排出口訂單。只要奪標成功,就意味著進入“國家級外向型經濟企業”的俱樂部,前途似錦,一片光明。
但是面臨的困難異常艱巨:首先,國家面向全國開展招標,投標者高手林立,中標者百里挑一。淮南是處于內地的資源型城市,我們和改革開發前沿的沿海地區相比,沒有優勢可言。其次,別的省市信息靈,行動快,早已礪兵秣馬做好了奪標的準備,安徽省內的一些城市也完成了資料編寫,正準備報送進京,而淮南離截止投標的期限只有5天時間才開始布置工作。同時,我們出口產品生產企業既少又小,基礎薄弱,計劃經濟靠國家撥款爭取項目和資金都有困難,通過全國性的競爭去獲得項目和資金,豈不是比登天還難。我當時在市外貿局辦公室工作,局領導要求我們做到有條件要辦,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辦,全力為企業做好服務。
6月18日至20日,立志奪標的淮南幾家出口企業夜以繼日地測算著數據,小汽車穿梭往返在省市機關之間。平常一個多月才能編齊的8大類、139項資料、數以千計的數據,3天內就印制裝訂齊備了。非常的任務打破了四平八穩的機關作風和令人可憎的公文旅行。市計委、外貿、環保、城建、紡織、二輕等部門的領導改變了審批的程式,紛紛蓋上了朱紅印章,標書及時地送到了北京。
投資奪標的競爭和體育健兒的比賽不同,它沒有名次之分,只有成敗可擇。中標得到百萬投資,落選到手一紙空文。是一投了事、靜等評判,還是主動出擊、進京奪標,淮南人明智的選擇了后者。
天一襪廠原廠長張征寶剛退休不久,被汪景寧委以重任,擔任進京攻關的老將,但在進入國家部委的門前就遇到了難關。門衛告訴他,沒有省級介紹信不得入內。張征寶和他聊起了自己從上海到淮南支援內地建設的一輩子經歷,訴說淮南煤礦對國家的貢獻,還有投標對淮南這個資源型城市的意義。一個多小時后,不知是被老張懇切的言辭所感動,還是被他退休不退崗的干勁所折服,門衛不但客氣地請他進去,還特意告訴他應到幾樓幾號找哪幾個人。
球拍廠廠長周維德進輕工部的大門雖未受阻,但計劃司卻說他的項目已列入技改計劃,不得投標。面對出示的紅牌,周維德一面向計劃司的同志介紹:改革開放后,“乒乓外交”已擴大到“乒乓外貿”了,本廠生產的乒乓球拍蜚聲海外、供不應求,工廠早上馬,國家就能早得益。我和周維德廠長一起來到輕工部原部長宋老住的部長公寓樓。宋老對淮南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了如指掌,他認為淮南經濟結構需要調整,技改計劃與輕紡招標那個快就上哪個。投標期間,維德還帶著我去天津體育用品進出口公司聯系訂單,只要項目投標成功,外貿前景非常看好。主動加互動,罰出場的紅牌變成了請進來的綠燈。
7月下旬的北京,驕陽似火,酷暑逼人。奪標的角逐更是緊張激烈。由國家計委、輕工、紡織、外貿部門的專家組成的招標評審組,對報送的如山一樣的投標文件進行評判。市毛巾廠廠長韓軍,胸有成竹地回答著專家們提出的產品方案、工藝技術、資金籌措、經濟評價、成本測算、換匯比例等一系列問題,機遇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他的項目獲得評審高分入圍。
“初審落選不等于奪標無望,”鳳臺毛巾被單廠面對評審的劣勢繼續努力。8月13日,國家招標小組來淮考察初選項目,市縣領導抓住時機,為這個廠開了小灶。考察組來淮一天半,竟有4個小時安排給了這個廠,淮南人立志奪標的誠懇態度,工廠職工勤奮的工作精神,優質可靠的出口產品,給考察組留下深刻的印象。12天后,老廠長孫義山又到了北京,他的廠中標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淮南人在一場全國幾千家輕紡工廠投資招標的激烈競爭中,把淮南毛巾廠、球拍廠、天一襪廠、鳳臺毛巾被單廠寫在令全國投標者歆羨的中標榜上。淮南爭得了475萬元的投資,被批準興建4個輕紡建設項目,將增添560萬美元、678萬元稅利的創匯和效益的后勁。項目數量、投資總額等占安徽省獲批項目和資金總數的20%以上,淮南人成為在全國奪標的先進組織者和勝利者。(高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