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在大通城區主要路口都可見到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指揮市民有序地過馬路,化作文明交通的美麗注腳。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大通區共組織近50家黨政機關及各級文明單位志愿者走上城區8個主要路口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引導市民爭做文明交通的宣傳員、參與者。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環境整治是基礎。近日,大通區堅持區鄉(鎮、街道)聯動開展了一次環境整治集中行動,對轄區主次道路兩側、小區周邊的出店經營行為、亂堆亂放雜物再次進行集中清理,進一步凈化了城鄉環境。
通過兩個事例看創建,彰顯大通區文明城市創建的力度。今年以來,大通區堅持內外兼修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凈化美化城區環境,打造宜居之城;涵養干群“精氣神”,打造精神高地,讓大通有顏值更具氣質。
打造宜居城區,讓大通顏值更高
城市文明,最直觀的體現是城市環境。
該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國慶東路、洞山東路、田大南路、朝陽東路等主干道開展整治提升工程,投入180萬元對全區28條小街小巷、黑臭水體進行整治。實施“綠地行動”,建設環鐵路、園藝路、窯神廟二期3個游園。開展空中線纜整治,移除主次干道歪斜、廢棄等線桿,捆扎低垂、散亂線纜。
市場環境是城區文明的窗口。該區加強市場環境整治,目前已完成九龍崗、洛河、上窯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正加快實施南城市場和金豐易居菜市場提升改造工程。開展整治小餐飲小作坊和文明誠信經營戶評選活動,確保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達標。
堅持城鄉一體,推進文明創建。該區探索建立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將全區61個村(社區)劃分為310個創建網格責任區,每名村(社區)“兩委”成員及工作人員至少擔任一處網格的網格長,推動創建任務落細落實。開展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組織50余家文明單位(校園)深入15個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和諧社區品質,先期打造了洛河、新建、居南3個主題社區。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健全完善農村垃圾收集、治理體系。
打造精神高地,讓大通氣質更美
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志愿服務,點亮道德燈塔。今年以來,該區共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志愿者服務一條街”“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綠色文明”等服務活動50多場次。
道德模范是寶貴精神財富。區文明委組織開展了“大通好人”評選活動,8位居民榮獲“大通好人”稱號。同時,在大通街道居仁村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小區,各社區設立了好人墻800平方米,擦亮了好人名片。
在美麗鄉村,各鄉鎮精選以反映農村索要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為題材的戲曲節目,在全區巡回演出48場次,以戲說事、用戲明理,培育時代文明新風。開展“評鄉賢”活動,廣泛宣傳鄉賢文化,讓鄉賢文化浸潤美麗鄉村。建立并嚴格執行黨員干部婚喪嫁娶事宜報告制度,全區546名干部以個人身份簽署了“移風易俗”承諾書。指導全區46個村制定村規民約,明確農村紅白事參照標準,推薦鄉賢、老干部加入紅白理事會,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祭祀雅辦、小事不辦”。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先進模范、各級好人、標兵等260余名,倡樹文明新風尚。
內外兼修,讓大通有顏值更具氣質。如今,文明城市創建已化作大通干群的自覺行動,塑造的是一城文明風、滿目幸福景,涵養的是甘于奉獻、爭光添彩的“精氣神”。(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