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正在向著打造文明美好家園前進,8月份,淮南更是出臺《淮南文明十八條》來規范和約束淮南市民行為,創建文明城成為淮南市民口口相傳,身體力行的指引方向,每一個市民都在為此不斷努力著。看到現在變化中的淮南,不禁讓人心生歡喜。
墻面上亂貼亂畫惹人煩
“我們住的是老舊小區,上世紀80年代建成,已30多年歷史了,每一幢樓的樓梯墻面,甚至臺階上都是小廣告,清理下水道的,配鎖的,搬家的……每天上下樓看著,最后竟能把電話號碼背下來了。”家住田家庵區某小區的張女士說起家屬樓里的小廣告又可氣又可笑。像張女士說得這個情況在以前的老舊小區真是太常見了,每一層都不會落下,每一面墻都被蓋得密密麻麻,一層又一層。
不僅如此,只要是裸露在外的墻面都會成為這些牛皮癬、小廣告的“棲息”之所,甚至連空調外機、變電箱、大樹都不放過,有的蓋戳,有的貼紙,什么款式、什么規格都有,根本不考慮是否影響市容,是否給別人帶來困擾。
因為這些小廣告非常影響市容,所以城管部門曾專門制作了廣告欄安裝在顯眼的地方,一開始還有不少廣告貼于此,但后來廣告越來越多,廣告欄里已經貼不下,不少人又把廣告貼到廣告欄外面,再然后廣告又是到處亂貼。
除了亂貼小廣告,還有一些人喜歡用油漆等顏料在小街小巷墻面亂涂畫。比如市博物館旁一廣場南面是一個小區,外墻掩映在樹木中,就是這樣一個隱密的外墻竟然還是難逃“魔手”,被油彩畫上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圖案。而這個墻面曾經粉刷過,可后來又再次被涂畫。
創建文明城全市在行動
而隨著全市創城行動有序地進行著,這種亂貼亂畫的行為被一一制止,以前曾被污染的墻面、地面得到修復,看到干凈整潔的環境,市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甚至有市民自愿加入到清除小廣告行列中。
朝陽街道的劉大媽雖然上了年紀,但是看到街道工作人員忙著清理小廣告,也拿出自家小鏟子去鏟除墻面上的小廣告。“這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搞得好,可以明顯看到淮南的變化,就看我們這小區,雖然比較老舊,但經過整治,干凈整潔了,也亮堂多了。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天天忙著搞創建,我覺得我也可以盡份力。劉大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紙制小廣告鏟了下來,開心極了。
對于一些印在墻上或地上的牛皮癬,雖然經過粉刷清除干凈,但是難保不會再被破壞,為此,市城管行政執法局對于嚴重損害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性質十分惡劣,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極壞的小廣告電話機主采取曝光形式,暫停其通訊號碼使用30日,并責令違法行為人立即清除張貼、涂寫的小廣告,待停機期滿且非法行為糾正和處理后,恢復其通訊號碼的使用。對于其他非法張貼、涂寫、刻畫小廣告的單位或個人,立即自行整改、清除,否則將予以從重處罰,并將按照有關規定暫停其通訊號碼的使用。
城市文明,細節看社區。一些社區專門制作了公益廣告,這些制作精美、內容豐富的公益廣告將中國傳統書畫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用溫馨的話語配著精美圖畫,滿滿的墻面都是在向過往行人直觀地展現創建文明城市的日常行為規范。比如居南社區的市民孫先生仔細觀看了公益廣告后說:“社區里的公益廣告內容做得很好,豐富有趣,在潛移默化中倡導文明新風。”
而一些立在路邊的變電箱,原本是小廣告的藏身地,現在也被完美地利用起來,繪上了各種美麗圖案,或卡通、或風景,每一個變電箱都向人們展示著它變身后的美麗。像八公山區和平村廣場游園的路邊,灰頭土臉的變電箱也穿上了彩色“新衣”。火車頭、采煤工人等具有煤礦元素的裝飾,既展現了煤礦工人積極熱情、勇敢拼搏、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也讓變電箱徹底變身,成為一道美麗的街景,給過往居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城市的文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向著文明前進一步,那城市的文明則是一大步。創建文明城不是一則口號,而是需要每個人手拉手一起努力,相信當文明創建扎根于每個市民心中后,城市文明將離我們不會太遠。
圖二、三:舜耕花園小區粉刷前后對比圖
圖一:華聲苑社區志愿者在鏟除小廣告(記者 王玲 馬南南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