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 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20.4℃(上周六),最高氣溫36.4℃(上周一);一周降水量33.6毫米。
上周二“處暑”時節當日,冷空氣來臨,驅走盤踞了好長時間的高溫。“處暑”意是“出暑”,古代二十四節氣的智慧即體現于此,還是挺讓人覺得神奇的。8月24日最后一刻,“三伏天”的“末伏”結束,25日“出伏”。今夏熱天長,秋后一伏高溫最后的瘋狂更是難捱,熱浪滾滾,干旱難耐。終于熬到冷空氣來,強度大,熱浪一掃而光,伴著降雨,有時還讓人感覺涼颼颼的。矯枉當過正,便是如此,否則,不知到何時才能把氣溫降下來。這幾年里,“斷崖式”、“一股腦”的降溫、升溫常常這樣,天氣的極端變化不斷體現。
隨著高溫退場,舒適氣溫上線。降溫中,雨水的貢獻必不可少。夏秋之交,冷熱空氣交匯,容易產生雷雨,這樣,防雷必不可少。近日多地發生雷擊亡人事件,如8月26日晚,在蕪湖南陵縣的南陵廣場上,多名當地群眾遭遇雷擊,有2人身亡;8月24日,云南麗江一對新人在玉龍雪山拍婚紗照時遭到雷擊,新郎不幸去世。如此,防范雷擊也應成為人們戶外必備的生存課。
氣象部門提醒,如果天氣預報顯示即將有雷雨,就應盡量避免外出。在雷雨天氣中,不宜在曠野中打傘,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避免引雷;不宜在水面和水邊停留,不宜在河邊洗衣服、釣魚、游泳、玩耍。當在戶外看見閃電幾秒鐘內就聽見雷聲時,說明正處于近雷暴的危險環境,此時應停止行走,兩腳并攏并立即下蹲,不要與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眼下降溫后,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于是出現疲憊感,產生“秋乏”。 養生專家介紹,化解“秋乏”, 要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邁過夏季,秋色日顯,秋意漸濃。氣溫涼爽,整個炎夏避免的戶外運動可趁此重拾,此刻也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于體質弱的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預計8月30日前,本市多陰雨天氣,31日后以多云間或陰天氣為主,全市最高氣溫不超過30℃,氣溫總體適宜。
具體預報如下:
8月30日,小雨,20~24℃;8月31日,陰轉多云,21~27℃;9月1日,多云,21~28℃;9月2日,多云,21~27℃;9月3日,多云轉陰,19~26℃;9月4日,陰轉多云,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