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移風易俗,改變陳規陋習是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公民文明素養、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的迫切需要,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乘上新時代文明之風的時代要求。近年來,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運用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積分制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大力加強了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鄉風文明蔚然成風。
居民前往服務臺兌換禮品
以民意導向潤民心,把群眾呼聲作為最準確的“風向標”。謝家集區李郢孜鎮以民意為導向,以“1+7”志愿服務模式著力推動鄉村移風易俗,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志愿服務的行動指南。李郢孜鎮擁有1個志愿服務總隊,7個志愿服務支隊,涵蓋理論宣講、衛生健康、科技科普、未成年人教育等7個方面,以群眾實際開展需求式志愿服務活動,具體包括文明勸導、政策宣傳、環境整治、扶貧幫困、敬老助老、治安巡邏等方面,為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務提供了群眾基礎。截至目前,李郢孜鎮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73場,全鎮鄉風文明大為改善。2022年李郢孜鎮評選出區級最美庭院2戶,五星清潔家庭8戶,最美家庭4戶,好媳婦5人,好婆婆3人。
以健全機制潤民心,用制度建設編織最嚴密的“防火網”。為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管村治村中的作用,改善村風民風,李郢孜鎮所轄6個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根據每個村的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相關要求和村中實際情況,不定時地進行修改調整,對村民一些不良行為、不文明做法進行約束規定。為了提高大家對村規民約的認識,村委會通過廣播、宣傳欄、標語、橫幅、墻體彩繪等形式進行宣傳,村干部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不斷講解村規民約的意義和好處。此外,為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李郢孜鎮6個村將移風易俗具體約束性措施納入村規民約,完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機制,成員應由村里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及有一定禮儀特長的村民組成。村支部書記帶頭,號召“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帶頭落實紅白事簡辦,創新設立“單獨報備+村民推選+村委評議”的婚喪嫁娶備案評選模式,在辦理紅白事之前由戶主填寫登記表,宴席結束三天內由組長走訪附近村民,對本次紅白事的簡易程度進行評價打分,每季度召開移風易俗評議會,對本季度婚喪嫁娶大小事宜進行民主評議,并對評議結果進行公示。
以激勵手段潤民心,使群眾熱情成為最有力的“助推器”。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倡導積分制以核心村為典范,因地制宜推廣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李郢孜鎮全國文明村北梨園村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管理辦法,每年末都會開展道德“紅黑榜”、善行義舉榜等鄉風評議會,對在移風易俗、新事新辦、小事不辦、孝老敬親等方面表現良好的居民獎勵文明積分并在紅榜進行公示,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違規操辦、不贍養老人等反面典型上黑榜,紅黑對比形成鮮明價值導向,推動文明新風的形成。通過設立積分兌換展示柜,用積累的積分兌換相應的物品,這樣的形式激發了當地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熱情。這種做法將農民群眾心中所感、眼中所見,轉化為具體分值,讓鄉村治理由無形變有形,使軟約束有了硬抓手,深受廣大村民的歡迎。(胡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