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淮南8月30日電(記者 張磊)“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淮南要突破‘一煤獨大’產業格局,實現鳳凰涅槃,根本還是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日前,在“喜迎十九大、觸摸獲得感”主題采訪中,淮南市委書記沈強就轉型發展接受了人民網安徽頻道專訪。
沈強表示,在具體工作中,淮南聚焦四個重點發力,打好“煤電、數據、文化、科教”四張資源牌,為城市轉型增添新鮮血液、注入新的動能,努力在加快建設五大發展美好淮南中闖出新路。
聚焦煤電資源發力,向清潔高效利用轉變
水波粼粼,光芒熠熠。坐船穿梭于淮南潘集區田集水上光伏電站,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這是一個在1390畝采煤沉陷區水面上建造的漂浮式光伏發電項目,既不占用良田,又能充分發揮沉陷區閑置水面的效益。
昔日的采煤沉陷區,轉身為新能源基地,這是淮南轉型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近年來,淮南聚焦煤電資源,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
“推進煤電、煤化、煤氣聯產,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創建國家級煤化工產業基地,推動煤炭產業向清潔高效利用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沈強說。
淮南通過系列舉措支持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支持淮南礦業參與兩淮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技術基地建設,李一礦、孔李礦廢棄工業廣場光伏項目均已并網發電;全面恢復投資267億元的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125億元;進一步深化煤炭領域產學研合作,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落戶“智慧谷”。
今年以來,淮南煤炭、電力增加值分別增長9.3%、2.7%,妥善分流安置去產能職工4570人。謀劃申報國家重點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區項目49個,總投資67.5億元。
聚焦數據資源發力,創建國家級綜合試驗區
轉型發展中,“煤城”淮南把戰略眼光盯準“大數據”這一富礦,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把大數據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
“依托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培育大數據存儲、交易、應用三大產業鏈,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促進大數據聚集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沈強說。
目前,淮南在建大數據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115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大數據展示中心、國內首個錢學森智庫分中心、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國產資源衛星應用大數據中心一期等大數據平臺。今年1-7月份,淮南大數據產業基地新增規上大數據核心企業5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2%和14.9%。
大數據+政務管理、大數據+社會服務、大數據+產業創新……在淮南,大數據已廣泛應用在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
依托大數據平臺,淮南將全市42個部門、237個服務事項納入網上大廳辦理;整合50家市直單位406類近6億條數據,建成“一中心三平臺”社會服務信息系統。總投資2.2億元的安徽大數據交易中心正式上線測試運行,總投資2.4億元的智慧醫療大數據平臺一期已建成,覆蓋153家醫療機構。還有智慧教育工程、天網工程、萬創網云小鎮、大數據產業特色小鎮等都在加快推進。
聚焦文化資源發力,打響“楚都漢韻、能源之都”品牌
淮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千里淮河穿城而過。提及淮南,除了“一黑一白”煤炭和豆腐為人們所熟知外,它還有著名山(八公山)、名水(淮河、安豐塘)、名城(壽縣古城)、名人(淮南王劉安)、名篇(淮南子)、名戰場(淝水之戰古戰場)等資源優勢。
“發揮這些文化資源優勢,全面啟動實施壽縣古城·八公山和焦崗湖兩個5A景區創建,打響‘楚都漢韻、能源之都’的形象品牌,把淮南建成全國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沈強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壽縣劃歸淮南后,對淮南市文化旅游發展可謂如虎添翼,尤其是八公山得以統一規劃管理,讓這座名山迎來發展黃金期,目前,《八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待省政府審批,屆時,它將和壽縣古城交相輝映,沖刺國家5A級景區。
與此同時,投資3億元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投資4.74億元的八公山景區路網建設、投資9.2億元的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重點項目正在推進,以點帶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淮南加快形成。
聚焦科教資源發力,使創新成為淮南最鮮明的特色
淮南市委市政府清醒認識到,要加快轉型發展,必須向創新要動力。“利用淮南科教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氣所淮南研究院2個產學研基地項目,完善創業創新生態,持續推動‘雙創’工作,使創新成為淮南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沈強表示。
淮南科教資源豐富,擁有安徽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7個國家級科研平臺、9家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淮南已建成9.6萬平方米的“智慧谷”科研孵化平臺、7.1萬平方米的“江淮云”創業孵化平臺,著力構建“1+3+8”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這些都為淮南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打好科教資源牌,下好創新先手棋。如今,淮南正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重大抓手,統籌推動“五大創新”體系建設,將創新體系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突出實施重大科技研發平臺、金融服務創新工程、“三重一創”建設工程等16項重點工程。同時,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產業發展引導資金、2億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億元的PPP項目前期引導基金和1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全方位支持創新發展。
(人民網安徽頻道8月30日首頁頭條刊發)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