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淮南市田家庵區安成司法所工作人員陪同淮南市八公律所律師來到安成鎮王巷村,對一起相鄰權問題引發的糾紛進行調解。經過律師專業的法理、情理解釋分析,雙方最終放下了積怨、達成了和解。
這是安成鎮創新工作機制,邀請律師參與信訪調解的一個案例。面對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城鄉管理等重點領域信訪問題頻發多發的壓力,安成鎮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學習踐行“楓橋經驗”,推進信訪工作機制創新,推動了信訪形勢持續平穩向好。去年以來,全鎮接待受理群眾來信來訪35批130余人次,答復率100%,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鎮、村兩級排查各類矛盾糾紛212起,化解208起,有效化解率達98.1%。
以群眾工作為統攬,打造“民本信訪”
安成鎮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著力抓好群眾反映問題的實質解決。
推進領導干部帶案下訪常態化制度化,探索引入第三方參與矛盾化解機制,邀請法律工作者、“五老”等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增強群眾參與度、認可度。建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司法所、派出所、民政辦等部門資源,定期分析信訪工作形勢,依法依規、合情合理、及時妥善解決好各類問題。去年以來,全鎮化解信訪積案6起,占總數的75%。著力加強初信、初訪辦理,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接訪領導必須做到來訪受理、跟蹤辦理、及時答復全程包保、全程跟蹤,實現信訪事項處置全閉環管理。
以改革創新為抓手,打造“陽光信訪”
安成鎮把打造“陽光信訪”作為基層信訪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不斷健全相關機制,推動信訪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暢通網上信訪渠道,完善信訪工作運行機制,深化村(居)務公開,推動信訪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建立網上信訪信息綜合平臺,為群眾提供網上投訴、跟蹤查詢、建議征集等多種便捷服務,實現信訪信息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常態化制度,確保每天都有一位鎮黨政班子成員公開接訪,現場受理解決群眾訴求。持續深化網上“陽光村(居)務”監督平臺建設,推進村居務公開網上與網下融合、網上向“掌上”延伸,充分保障了基層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信訪工作由治標向治本轉變。
以法治思維為引領,打造“法治信訪”
該鎮把法治思維貫穿于信訪工作全過程,積極引導群眾由“信訪”向“信法”轉變,嚴格依法依規處理信訪問題。
綜合運用行政調解、行政復議、行政仲裁、行政訴訟等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通過法定途徑解決問題,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依法完善信訪終結退出機制,明確終結范圍,嚴格終結程序,提高終結質量,破解信訪工作終而不結的問題。去年以來,引導群眾采取法律途徑解決相關問題9例。試點實施“一村(居)一律師”,強化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依規反映合理訴求,真正做到保護合法信訪、解決合理信訪、教育無理信訪、懲處違法信訪。(李東華)
(人民網7月5日報道)
(本網編輯 湯寧)